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91篇 |
免费 | 380篇 |
国内免费 | 5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75篇 |
农学 | 544篇 |
基础科学 | 885篇 |
2446篇 | |
综合类 | 9052篇 |
农作物 | 229篇 |
水产渔业 | 903篇 |
畜牧兽医 | 3679篇 |
园艺 | 803篇 |
植物保护 | 2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320篇 |
2022年 | 499篇 |
2021年 | 597篇 |
2020年 | 439篇 |
2019年 | 621篇 |
2018年 | 314篇 |
2017年 | 510篇 |
2016年 | 583篇 |
2015年 | 656篇 |
2014年 | 1171篇 |
2013年 | 1078篇 |
2012年 | 1200篇 |
2011年 | 1225篇 |
2010年 | 1340篇 |
2009年 | 1293篇 |
2008年 | 1417篇 |
2007年 | 1177篇 |
2006年 | 1139篇 |
2005年 | 866篇 |
2004年 | 516篇 |
2003年 | 435篇 |
2002年 | 409篇 |
2001年 | 343篇 |
2000年 | 263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饲料交叉污染存在于所有饲料厂,是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饲料交叉污染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两方面比较重要:一方面要树立饲料安全的理念;另一方面有科学的检验方法。文章着重对饲料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的产生原因及度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制定交叉污染的检测方法和规章制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随着我国各类液压机械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液压技术的引进,对于其配套的液压元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液压元件的内部清洁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濮阳市把发展畜禽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化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先后推行了“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抓百区,带千户,促进农民增收”等畜牧业产业化工程。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濮阳市畜禽养殖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为“三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之也带来了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排放急剧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冬春季节,保护设施生产中防治病虫害常用喷雾的方法,但该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会增加设施内湿度,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粉尘法、烟雾法施药等新技术的出现,可以在封闭的设施内代替喷雾法,不但省工、省力、省时、省水,而且能降低设施内湿度,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现将粉尘法和烟雾法的施药技术与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优化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铬修复时的施氮效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氮肥形态(硝酸钙、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对李氏禾铬修复性能、生长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肥)相比,施加的5种形态氮肥均促进了李氏禾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改变了根系形态特征,有利于提高李氏禾铬含量、铬累积量、富集系数和土壤铬去除率。施加硫酸铵的李氏禾生物量和根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对照的5.54倍和1.51倍,其根系活力比对照增加108%;施加硝酸铵的李氏禾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17倍和1.99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李氏禾的生物量、根平均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与土壤铬修复效率有关。其中,施加硫酸铵处理的富集系数和土壤铬去除率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45倍和5.56倍。研究表明,施加硫酸铵比其他氮肥形态更有利于提高李氏禾铬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20.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过量的磷肥投入导致土壤磷素水平增加,进而加大了土壤磷素流失风险,造成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识别和管理农业非点源磷的流失风险关键区,成为面源污染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磷指数模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评估农田磷流失潜力和指导磷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研究区特点,美国众多学者在各州设立了不同的磷指数指标体系,优化了磷指数的组成因子、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本文对美国各州磷指数模型评价体系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指出了磷指数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向,以期为我国磷素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