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9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林业   823篇
农学   1390篇
基础科学   495篇
  879篇
综合类   7507篇
农作物   870篇
水产渔业   712篇
畜牧兽医   4714篇
园艺   847篇
植物保护   642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876篇
  2013年   858篇
  2012年   1208篇
  2011年   1286篇
  2010年   1265篇
  2009年   1173篇
  2008年   1304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826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PCR技术对华南地区分离的17株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菌株ompP2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并以CLUSTALS1和PHYLIP-3.68软件将omp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17株副猪嗜血杆菌茵株中均能扩出ompP2基因,克隆测序结果发现ompP2基因大小有所不同,与参考序列ABKM01000007的同源性在92%~99%之间.序列比较结果显示,ompP2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茵全基因组测序中的ompP2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菌株ompP2基因序列大小存在差异,为进一步验证ompP2蛋白的功能及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在发情周期第10天,对59头婆莫云(BMY)供体牛进行4 d递减剂量的FSH-P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超排前3 d(发情周期第7天)卵巢有卵泡(直径≥5 mm)+黄体的牛超排头均可用胚数3.71枚,比只有黄体的牛高2.11枚,差异显著(P<0.05)。②第1次重复超排头均可用胚高达5.57枚,分别比第2、3、4次重复超排高(P>0.05)2.15、3.29、3.15枚,比随机选择供体的超排1组头均可用胚多4.57枚,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超排处理前3 d(周期第7天)复选供体牛时,没有必要淘汰那些卵巢上有黄体但也有卵泡的供体牛;选出超排效果好的母牛进行重复超排是提高超排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3.
为分析山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利用RT-PCR方法对2014-2015年山西省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的阳性病料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4个S基因片段,并对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进行比对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PEDV山西分离株的S基因与CV777 vaccine相比,在170~171 bp之间插入12个核苷酸,在401~402、454~455 bp之间均插入3个核苷酸,在461~468 bp之间缺失6个核苷酸。4株PEDV山西分离株S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8%和98.6%~99.7%,与2011-2015年中国流行毒株、CV777 vaccine、attenuated DR13、CV777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95.0%~98.5%、93.2%~93.6%、93.2%~93.7%、93.7%~94.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98.9%、91.9%~92.6%、92.1%~92.9%、92.9%~94.0%。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EDV S基因分为3个群,4株PEDV山西分离株属于第一群,与2010年以后国内流行毒株(除AH-M、SQ2014)的亲缘关系较近,与2010年以前中国流行毒株、2个日本株、7个韩国株、2个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提示山西省流行的PEDV发生较明显的变异,需研发新的疫苗来控制PEDV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4.
薛勇 《山东饲料》2006,(1):24-24
一.品种选择 大棚丝瓜宜选用植株生长旺盛、耐寒、适应强的品种,如圆筒丝瓜。  相似文献   
115.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探针 ,从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2个相似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克隆 ,分别命名为 N5和 N10 ,N5长度为 12 5 0 bp,N10长度为 12 33bp。 NCBI Blast检索表明 ,2个c DNA全长序列均为旋毛虫新基因序列。DNASIS分析表明 ,N5与 N10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 10 14、10 17bp,编码338、339个氨基酸 ,推导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为 32 1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值分别为 35 30 0和 354 0 0。 2个氨基酸序列中 N端均包含有一信号肽序列 ,可能为分泌性蛋白。NCBI Blast及 Inter Proscan检索表明 ,以上2个氨基酸序列均含有 型核酸酶的功能结构域 ,均编码 型核酸酶 (DNase ) ,且与已报道的旋毛虫包囊形成相关蛋白 P4 3(经鉴定也为 DNase )同源性最高。目前已有的试验结果证实 ,P4 3并未直接参与包囊的形成 ,而是一种与P4 3蛋白同源性非常高的蛋白参与了旋毛虫包囊的形成。由于 N5与 N10为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表达基因 ,也就是在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时期表达 ,而且与 P4 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均编码 DNase 蛋白 ,因此 N5、N10具有参与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16.
酶切图谱及序列分析虫体ITS2鉴别中国的片形吸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DNA,用PCR扩增完整的ITS-2。对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sp 92Ⅱ,RcaI进行酶切和RFLP技术分析。并对ITS-2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间ITS-2的特点和序列变异的水平。结果显示:广西、四川、黑龙江、法国等地的样品通过PCR均扩增到约550bp的ITS-2目标片段。Hsp92 Ⅱ,Rcal可区别不同种的片形吸虫。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形吸虫ITS-2全长均为362bp,同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不同种间ITS-2序列存在5-6个碱基差异,变异率约为2.8%。对各地区片形吸虫ITS-2的PCR-RFLP分析与对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一致证明,来自四川的样品和法国样品同属肝片形吸虫F.hepatica;广西样品属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黑龙江的样品为中间型片形吸虫。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我国除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外,还存在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1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BJ-4序列,选择Nsp1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贵州地方株(命名为JL株)Nsp10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应用DNASTAR、Clustal_1.81和Mega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贵州JL株Nsp10基因的cDNA长699 bp,可编码233 个氨基酸;贵州JL株Nsp10基因与早期分离毒株MLV株、BJ-4株、VR-2332株、CH-1a株、CH2002株和GS2004株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1.7%~94.0%,氨基酸同源性为97.4%~98.7%;而与最近分离毒株HN2007株、SX2007株、GD2007株、YN2008株、GS2008株、XL2008株、TJ株和JXA1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8.3%~98.6%,氨基酸同源性为 99.6%~100%.  相似文献   
118.
猪2型圆环病毒广东株ORF2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PCR扩增猪2型圆环病毒广东株ORF2后部一段基因,将PCR产物用K pn Ⅰ和Hind Ⅲ酶切后与同样处理过的pBAD/g ⅢB载体连接,转化TOP10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和测序后,用L-阿拉伯糖诱导,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ORF2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得到了表达,表达的多肽为28 ku。  相似文献   
119.
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sequence could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rabbit coccidian, the rDNA ITS of Eimeria intestinalis, Eimeria flavescens and Eimeria magna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were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subsequently. The positiv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and then sequenced. By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relative sequences of rabbit Eimeria spp. available in GenBan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s of Eimeria intestinalis, Eimeria flavescens and Eimeria magna were 1065, 1009 and 1047 bp, respectively, and the sequence homologies with the same species sequences were 99.2%, 99.0% and 94.5%, respectively, while were 55.3% to 82.1%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sequences of other different species sequence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using software Mega 5.0 showed that all rabbit coccidia clustered together in a clade,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sister linea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oocyst residuum.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ITS could be used a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rabbit coccidia.  相似文献   
120.
葡萄糖-甲醇-胆碱氧化还原酶(glucose-methanol-choline oxidoreductases,GMC)家族是昆虫体内一大类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为辅酶的氧化还原酶类,家蚕基因组中含有43个GMC家族基因。以家蚕5龄幼虫cDNA为模板克隆到一个家蚕GMC家族基因,命名为BmGMCβ2(GenBank登录号:JQ965926)。该基因cDNA全长1 875 bp,编码62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9.3 kD,pI为6.21,定位于家蚕16号染色体的nscaf3058上,编码蛋白质含GMC家族共有的ADP-bindingβ-α-β折叠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是家蚕GMC家族β亚家族基因成员。RT-PCR检测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中BmGMCβ2基因mRNA转录水平,以5龄盛食期最高,并且主要在表皮、脂肪体和气管中转录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BmGMCβ2蛋白主要在5龄第3天幼虫的脂肪体中表达。将BmGMCβ2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E.coli BL21表达菌株,IPTG诱导表达BmGMCβ2融合蛋白,通过His-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该蛋白在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