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1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林业   1752篇
农学   683篇
基础科学   973篇
  3664篇
综合类   7083篇
农作物   431篇
水产渔业   266篇
畜牧兽医   2513篇
园艺   529篇
植物保护   416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787篇
  2022年   874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747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1010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038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931篇
  2008年   931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665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I.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了湖北省花生主产区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并在田间试验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湖北省花生主产区土壤普遍缺氯,部分地区缺磷,大面积缺钾和硼.平衡施肥能够明显提高花生产量,但不同地区花生对各元素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应该在测土基础上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72.
选用荧光标记的19个微卫星DNA标记,通过PCR扩增和ABI3700遗传分析仪基因分型,对贵阳中医学院实验猪场的一个剑白香猪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9个微卫星位点中,仅S0128位点存在哑等位基因(Null allele),SW951和S0218两个位点极显著地偏离哈德一温伯格平衡,其他位点皆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该剑白香猪实验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是3.680、0.452和0.521.在近期内没有发牛过瓶颈效应.并用STRUCTURE软件对所研究的群体进行了群体结构的分析,表明作为实验猪群的剑白香猪群体,虽经多年的培育,仍然保持了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3.
土壤的肥力对于粮食的安全与产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如果作物被连续种植,那么会吸收土壤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合理的施肥是保证土地肥力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4.
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对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基于“现状耕地调出-可恢复地类调入”的微观调整逻辑,综合运用空间叠加、综合评价及蚁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以调入调出数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行政区尺度下的耕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出耕地1 689.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2%,整体上呈现出“全局零散、局部聚集”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可恢复地类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为67.04,具有开展作物种植的良好禀赋条件。3)不同行政区尺度平衡情景下,调入结果在研究区北部空间差异显著,与镇内平衡情景相比,县内平衡情景下,调入耕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提高了2.08,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值下降了0.67。4)两种情景下,耕地的连片性、质量及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因不受调入规模和行政单元空间范围限制,县内平衡情景下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适当扩大可恢复地类筛选范围有利于提升整体耕地质量并降低重要生态用地筛选概率。该研究构建的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制定农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提升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5.
为研究清原县各优势树种的碳储量,文章通过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对森林资源按优势树种和不同林龄组的碳储量和碳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原地区碳储量最大的三个优势树种分别是落叶松,柞树和油松。天然林中碳储量最大的三个优势树种分别是柞树,桦树和花曲柳。人工林中碳储量最大的三个优势树种分别是落叶松,油松和红松。按龄组碳储量大小顺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储密度顺序是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76.
以全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结果数据为基础,应用森林碳库专项调查建立的碳计量模型和参数,结合历次森林资源清查成果数据,估算了2020年京津冀地区林地和其他生物质碳汇量,测算了重点生态工程和重大战略实施区对京津冀地区碳汇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2020年京津冀地区林地碳汇量23.918Tg CO2/a、散生木和四旁树等其他生物质碳汇量0.467 Tg CO2/a。林地和其他生物质碳汇量中,乔木林地所占比例最大;京津冀地区3个省(市)中,河北省林地和其他生物质碳汇量最大,天津市最小;生物量碳库贡献最大(92.13%);“一直为林地的土地”产生碳汇量贡献最大(87.67%),其中“一直为乔木林的土地”产生的碳汇量占79.78%。2)通过3个重点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和1个重点战略实施区(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对京津冀地区林地碳汇量贡献的测算分析可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贡献率最大(65.31%),其次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其贡献率分别为37.55%和34.16%;三北防护林工程...  相似文献   
177.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无秸秆还田(CK)、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翻埋还田(FM)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及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CK相比,FM处理0~40 cm土层SOC含量提高7.87%~29.54%,FG处理0~30 cm土层SOC含量增加1.91%~18.61%,30~40 cm土层SOC含量降低7.67%;FM和FG处理0~40 cm土层土壤WSOC含量分别提升13.42%~39.42%和0.28%~26.34%。(2)通过WSOC三维荧光光谱发现,各土层CK(Ex/Em=300/34、Ex/Em=300/340、Ex/Em=240/340、Ex/Em=300/340)处理WSOC荧光特征峰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荧光峰;FM(Ex/Em=340/430、Ex/Em=340/430、Ex/Em=340/435、Ex/Em=340/435)和FG(Ex/Em=270/440、Ex/Em=270/435、Ex/Em=340/435、Ex/Em=340/430)处理为类腐殖酸类物质荧光特征峰,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荧光区域积分表明,FM和FG处理类腐殖酸类物质(Ⅴ)和富里酸类物质(Ⅲ)的积分百分比分别较CK增加12.18%~27.39%、11.98%~30.72%和3.96%~5.73%、2.99%~5.40%。(3)土壤WSOC包含两个组分,C1(Ex/Em=340/435, 270/435)组分为类腐殖酸类物质,C2(Ex/Em=290/345, 240/345)组分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Fmax值结果表明,0~40 cm土层的C1组分相对含量表现为FM>FG>CK,表明秸秆翻埋还田更有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和形成更高分子量的有机物。综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可提升SOC和土壤WSOC含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强土壤的供肥能力,翻埋还田处理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8.
畜禽集约化生产时 ,由于动物的饲养量较大 ,会增加应激反应或亚临床症状。很多因素 ,如湿度、温度、密度、光照强度、分群、断喙、疫苗接种、运输、更换饲料等原因都会引起应激反应 ,明显症状是引起电解质紊乱 ,还有一些下痢性疾病也引起严重的电解质失调 ,同时影响原发疾病的恢复治疗。电解质紊乱一般发展比较快 ,如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脱水等临床症状 ,甚至导致短期内死亡。因此 ,电解质问题在疾病的防治上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研究电解质平衡调节剂对雏鸡注苗、运输等应激反应引起电解质失衡所起的预防和调节作用 ,以期提高成…  相似文献   
179.
《中国果业信息》2014,(10):70-71
据《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第4期《外源N、P、K肥对扁桃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作者杨波等)报道,为探明N、P、K肥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给新疆扁桃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2009—2010年连续2年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分别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N、P、K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  相似文献   
180.
本试验旨在研究减少挤奶次数和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对泌乳早期奶牛产奶量、能量平衡和后期繁殖力的影响。66头春天产犊的经产荷斯坦—富里斯兰奶牛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标准日粮,每天挤奶1次(1×ST组);标准日粮,每天挤奶3次(3×ST组);高能量日粮,每天挤奶3次。试验从泌乳开始,持续28 d,之后则每天挤奶2次,饲喂标准日粮。在试验期间,1×ST组与3×ST组相比,产奶量降低19.6%,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提高15.7%和10.2%;1×ST组和3×ST组干物质采食量相近(分别为12.64和13.25 kg/d,SED=0.82);泌乳1~3周时1×ST组较3×ST组能量略显负平衡(分别为-3.92和-5.30U FL/d,SED=0.65;1 U FL=1 kg标准风干大麦的产奶净能)。试验期间高能日粮组的产奶量提高17%,与较3×ST相比较,干物质采食量提高到15.5 kg/d(SED=0.71),两组能量平衡相似(分别为-4.45和-4.35 U FL/d,SED=0.65)。日粮对所测的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1×ST组比3×ST组首次排卵间隔稍短(分别为18.3和28.6 d,SED=1.76)。结果表明,奶牛泌乳初期每天挤奶1次并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可以提早恢复卵巢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