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9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25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33篇 |
农学 | 120篇 |
基础科学 | 413篇 |
1905篇 | |
综合类 | 1856篇 |
农作物 | 26篇 |
水产渔业 | 236篇 |
畜牧兽医 | 226篇 |
园艺 | 93篇 |
植物保护 | 4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210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47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92篇 |
2012年 | 381篇 |
2011年 | 425篇 |
2010年 | 397篇 |
2009年 | 376篇 |
2008年 | 349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构建节水型社会恢复黑河流域生态促进张掖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青藏、蒙新、黄土高原交错地带的黑河流域的生态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现在,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仅关系着黑河流域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也关系到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黑河流域水资源量、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节水型社会、恢复流域生态环境与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73.
正负地形是黄土高原地貌形态表达的重要参数,也是现代沟谷侵蚀和发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流域形态发育的定量化描述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典型自然流域为基本单元,在沟谷发育明显的陕北-晋西-陇东地区选择86个样区,利用1:10000比例尺5m高分辨率DEM数据,提取样区内多视角刻画地貌形态的正负地形因子指标,并进行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与地理建模的方法,重点探讨正负地形因子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实现基于多因子的量化模型的构建,以揭示地形因子信息与流域沟谷发育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蚕食度(Y)与沟壑密度(X_1)、平均坡度差(X_2)及破碎度(X_3)能较好地刻画流域地貌发育形态,并存在着线性函数关系:Y=0.069*X_1-0.01*X_2+0.009*X_3+0.239,拟合度达0.868。该模拟方法在黄土地貌形态发育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是数字地形模拟与信息挖掘的一次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974.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鄂托克旗都思图河流域面积468km2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和2007年流域内人工灌溉草场建设项目启动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流域内显性植被、隐性植被、玉米灌溉草场和苜蓿灌溉草场等资源斑块的景观特征,利用协调度进行牧区水利建设对整个流域生产力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牧区水利建设前后的景观格局由原来的随机型向集群型发展,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关联性、易达度、连通性下降,而景观斑块的分散度、干扰度、隔离度和破碎度等指数上升;景观资源斑块数量的消长与排列格局改变,直接导致流域内水资源亏缺近364.421mm,生物量下降53807.3 kg/a.hm2;景观在人工草场建设前后的协调度表明,在人工草场水利建设前其协调度评价值为63,而建设后其评价值仅为43。由此建议:以集群格局进行草原牧区水利建设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水利建设应考虑草原本底-流域廊道-草库仑斑块在水流作用下能流、物流耦合的生态过程前提下,实现草原流域景观要素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草原生产力提高的瓶颈是保证地表环境如何把天然降水转化为草原生产力层生态水,以维系正常的草原生产力。 相似文献
975.
基于1959—2017年赣江流域13个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赣江流域7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大雨日数(R25)均呈下降趋势,暴雨日数(R50)、日最大降水量(Rx1day)、极端降水量(P95)、极端强降水量(P99)、极端降水强度(I95)、极端降水强度(I99)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59年来赣江流域虽然大雨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但极端降水的强度逐渐增加;赣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含有16年和3年2个主振荡周期,且连续性较强;在空间上,赣江流域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极端降水发生的频率在逐渐增加,但其降水强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76.
977.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彪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9,24(4):34-37
澜沧江云南段的干流长1170km,有大小支流96条,流经8个地(州)32个县(市)268个乡(镇),流域总面积90010.03km^2,1000万人口,现有土壤侵蚀面积25746.59km^2,占28.6%。其中65%为轻度面蚀,中度面蚀占32.5%,强度侵蚀占2.5%,水土流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淤积江河、缩短库塘寿命,影响工农业生产,提高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害设防,重点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78.
汾河流域盆地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现状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盆地高于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内水浇地高于旱地,临汾盆地则相反.其分布特征为:太原盆地水浇地,晋中地域旱地大部分为高含量元素.铜镉两元素各地区之间,锌汞两盆地之间差异显著.8种元素最高含量均小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但太原盆地各地域的旱地及运城地域土壤应补充锌铜.污染防治重点在晋中地域. 相似文献
979.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 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 PLUS模型对 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三种发展情景下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内部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东南及西北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高,而东北、西南部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低的特点。2015—2020年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由1.078 0×106 bhm2增加到1.079 6×106 bhm2,呈上升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分别为 1.078 3×106、1.078 2×106 bhm2,与 2020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草地向耕地的转移、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承载力总量为 1.080 2×106 bhm2,与 20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耕地向林地、草地转移是区域生态承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各类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生态保护情景有益于林地、草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情景有益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水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在各种发展情景下变化较小。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未来生态承载力的增加,符合区域未来发展方向。严格控制草地向耕地的转变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加强区域废弃矿山生态复垦的力度,将会提高区域未来生态承载力,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0.
[目的]为了解根河流域湿地时空变化情况,明晰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方法]过分析根河流域1990—2019年间的湿地范围变化,再结合期间的气候变化状况来探究流域内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 30年,根河流域湿地面积减少31.89%,斑块数量增加3.74%,景观破碎度指数增加4.48,流域湿地面积总体退化显著,流域湿地斑块数量总体有所增多。1990—2004年流域湿地呈现出显著退化趋势(p<0.05),湿地面积与年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景观破碎度指数与年降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推断年降水量是导致根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2004—2019年流域湿地退化趋势不显著(p>0.05),年平均气温呈现出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景观破碎度指数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可能是气温升高导致流域内浅层多年冻土融化而将湿地连片,降低期间湿地破碎程度。[结论]究结果对维护根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促进湿地与非湿地间的协调互融性、保障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