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林业   630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413篇
  1902篇
综合类   184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36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45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地形因子是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格局有着直接作用。以乌江北源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高程、坡度、地形位指数3个指标,分析了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反映了山地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特点;(2)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特征明显。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用地在低地形梯度上有明显分布优势。林地、未利用地分布优势在高地形梯度上;(3)耕地、建设用地优势分布主要受坡度梯度的影响,高程梯度决定了水域用地的分布,这与其他平原、丘陵地区有所不同。地形因素是山地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其他社会、经济、人文因素都对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转变起到推动作用。在对山地流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保障河流源区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实施的重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区域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以洛河流域(陕北黄土高原部分)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结合流域降雨、土壤类型、DEM、植被覆盖等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洛河流域2000—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2005年;(2)洛河流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植被NDVI平均值增大,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值增加幅度高于耕地未变化区域,表明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增加对耕地区域总体植被NDVI值增加贡献较大;(3)降雨侵蚀力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影响。受降雨侵蚀力增大影响,2000—2010年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增加趋势;不考虑降雨侵蚀力变化情况下,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减少趋势,反映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83.
收集了呼伦湖流域1960—2014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蒸发和相对湿度数据,提取了包括年平均、季节平均值及极端天气等9个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倾向估计法以及5a滑动平均等方法在年和季节尺度上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究这四个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变化不显著,蒸发显著减少,相对湿度显著降低,气候向暖干化方向发展。(2)春夏秋季温度、蒸发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年相同,最大升温速率发生在春季,每十年上升0.43℃,冬季变化均不显著。(3)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在冬春季节都显著增加,然而夏季降水以最大幅度减少,并且夏季持续时间较长的极端降水减少显著。(4)夏季气温升高最显著,相对湿度显著降低,容易发生干旱。冬季极端降水增多则可能导致雪灾加剧。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明干旱区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从而为流域水资源规划、旱涝检测和生态需水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MOD16蒸散产品和气象站观测数据,运用线性倾向率和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艾比湖流域2000-2014年地表实际蒸散(Ea)与潜在蒸散(E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5年内艾比湖流域地表Ea、Ep年际波动不大,多年平均Ea与Ep分别为315.76和1555.27mm,年平均Ea与Ep的较大差距说明流域整体上缺水、干旱.年内分布处于先增大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夏季两者差距最大,此时流域最干旱、缺水;2)流域Ea与Ep的空间分布状况正好相反.西北山区、精河—博乐绿洲区、北天山的西段支脉,玛依力山脉等区域水分比较充足.流域东部大范围地区、精河—博乐绿洲周围等区域干旱缺水.3)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气温是影响流域Ea、Ep时空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4)2000-2014年间Ea总体上处于减少趋势,Ep处于增加趋势,说明流域近15年内干旱加重.  相似文献   
85.
钟小敏      钟科元  高怡婷  李煜连  涂浙  黄莉  帅红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52-58
为揭示水文模型计算单元划分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采用SWAT模型,通过设置11种子流域阈值情景(4 000,3 200,2 000,1 500,1 100,800,400,200,100,50,25 hm2),并保持地形和土壤数据不变,定量分析了子流域划分引起的土地利用空间离散化对径流输沙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子流域数量的增加,流域内土地利用中面积最大的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均高于实际林地面积; 而随着土地利用离散程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水域、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则呈增加趋势并逐渐接近实际面积;(2)土地利用空间离散化导致年均径流量(1.85%)和输沙量(65.84%)减少,且对输沙量影响更显著;(3)土地利用空间离散化造成洪水过程和输沙峰值显著降低,并导致年最大1 d、连续最大5 d和连续最大7 d输沙量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SWAT模型不同子流域划分显著改变了流域土地利用分布,进而引起径流输沙有关参数变化,最终导致径流和输沙模拟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充分发挥防治面源污染的作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在水土保持项目中引入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十分必要。基于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提出了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防治思路、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和组织管理对策,介绍了近年来陕西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87.
"5·12"汶川大地震后,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段河坝流域为研究区,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遵从生态学原理,研究筛选出适宜当地滑坡体生态修复采用的主要植物29种,其中乔木7种、灌木10种、草本10种、藤本2种,总结出了撒播或条播、水平台造林、鱼鳞坑造林和带状穴植植物篱等4种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为当地灾后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基于遥感的泾河流域日蒸散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散发是陆地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遥感数据与传统蒸散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泾河流域2006年3—10月日实际蒸散量进行动态模拟,并利用LAS站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遥感的P-T方法估算地表实际蒸散发可获得较好的效果。2)泾河流域蒸散发空间上,总体趋势为"南高北低;东西两侧山区高,中部平原低";林地蒸散量最高,其次为农田,最低的是草地。3)时间上,泾河流域蒸散发呈单峰型分布,7月、8月份的蒸散发量最高。4)月均气温、月降雨量和月均植被指数与月均蒸散发量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8,0.5,0.7左右,表明温度、降水和植被是影响泾河流域蒸散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9.
为了加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管理。规范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和信息编码工作,实现数据共享,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组织编写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字典》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代码编制规定》,并经审查批准为“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为了使该标准在全流域内尽快得以实施,现将其汇编成册,由黄河水利出版社于2005年1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90.
据对泾河流域“2003·08”暴雨进行的调查,在此次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重要的蓄水保土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修建的梯田,其蓄水、保土效益分别是80年代以前梯田的1.63倍和1.40倍;人工林草当覆盖度大于40%时即有明显的蓄水保土效益,且效益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淤地坝的蓄水拦沙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