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9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林业   2601篇
农学   189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330篇
综合类   3002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384篇
畜牧兽医   994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33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是影响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研究中模型已成为重要的工具而受到人们关注。在介绍国际上发表的模型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2.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在3km×3km格网尺度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测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ESV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总体稳定,耕地、林地以及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在2000—2020年减少规模最大,建设用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00—2020年,研究区ESV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价值总量共增长10.12亿元,水域和林地是ESV主要贡献者。ESV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洞庭湖区及四水流域,四周林地为次高值区;研究区ESV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存在显著集聚效应,但ESV空间分异效应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143.
144.
修枝是培育优质人工林无节材的主要营林措施。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木材的需求,众多学者开展了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在总结国内外人工林修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修枝对人工林生长、林下植被发育、土壤肥力、木材材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人工林修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人工林修枝的理论基础研究、制订不同树种人工林的修枝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修枝对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影响的定位研究、研发适应山地作业的修枝机器人等建议,为人工林修枝及无节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美国生态学家曾提出“生态系统”概念,并于上世纪70年代更明确了“生态系统”的定义。他们认为生态系统包含有6个方面的内涵,即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显而易见这6个系统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而每一个系统又分别和生存环境发生着有机的联系。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就是阐述和研究生态系统内部关系以及内部能量的流动,碳、氮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循环、流动及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6.
茶树——次生植物间作茶园生态系统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我国茶园生境管理的长期性任务.为了更加科学地选择利用靶标植物而构建植物多样性生态茶园,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报道详细划分和定义了八种次生植物,主要包括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伴生植物,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驱避植物、屏障植物、诱集植物和指示植物,以及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的养...  相似文献   
147.
148.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一流湾区的生态环境基础,也是重要的目标要求。基于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对粤港澳大湾区森林、湿地、城市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提出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联合协作机制、科学确定蓝绿空间总量、统筹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9.
付学琰  刘义 《绿色科技》2023,(1):151-15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频繁莫测,气候变暖已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气候变化不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更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探究西北林业病虫害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寺大隆林场为研究区域,利用叠加点事件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对寺大隆林场近十几年来林木病虫害暴发与气候因素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林木虫害暴发的气候因素主要为温度与湿度,其中干旱与高温是导致林业病虫害高暴发的主要因素。而在气候变暖的持续影响下,寺大隆林场“暖干化”的现场会逐步加剧,林业病虫害的暴发次数也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0.
使用林业的国家行业标准,参照全球通行的做法,测算了迪庆州森林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提供产品、森林游憩等8个类别共14个指标评估迪庆州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和物质量。迪庆州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483.88亿元/a。其中:保育土壤价值为498.49亿元/a,占比为33.59%;涵养水源价值为396.62亿元/a,占比为26.73%;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383.51亿元/a,占比为25.85%;净化大气环境价值为112.31亿元/a,占比为7.57%;固碳释氧价值为68.21亿元/a,占比为4.59%;提供产品价值为16.88亿元/a,占比为1.14%;积累营养物质价值为4.54亿元/a,占比为0.31%;森林游憩价值为3.32亿元/a,占比为0.22%。迪庆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为9.86万元/(hm~2·a),是云南省平均水平的1.46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