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13篇 |
免费 | 1275篇 |
国内免费 | 16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456篇 |
农学 | 1873篇 |
基础科学 | 2698篇 |
5862篇 | |
综合类 | 24396篇 |
农作物 | 1421篇 |
水产渔业 | 4048篇 |
畜牧兽医 | 9261篇 |
园艺 | 4041篇 |
植物保护 | 16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1篇 |
2023年 | 1457篇 |
2022年 | 2041篇 |
2021年 | 2639篇 |
2020年 | 1924篇 |
2019年 | 2472篇 |
2018年 | 826篇 |
2017年 | 1705篇 |
2016年 | 2023篇 |
2015年 | 2432篇 |
2014年 | 4557篇 |
2013年 | 4406篇 |
2012年 | 4580篇 |
2011年 | 4792篇 |
2010年 | 4145篇 |
2009年 | 4287篇 |
2008年 | 4363篇 |
2007年 | 3423篇 |
2006年 | 3008篇 |
2005年 | 2820篇 |
2004年 | 2327篇 |
2003年 | 1927篇 |
2002年 | 1537篇 |
2001年 | 1332篇 |
2000年 | 957篇 |
1999年 | 628篇 |
1998年 | 567篇 |
1997年 | 407篇 |
1996年 | 425篇 |
1995年 | 370篇 |
1994年 | 366篇 |
1993年 | 247篇 |
1992年 | 287篇 |
1991年 | 269篇 |
1990年 | 261篇 |
1989年 | 237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京津冀地区都市农业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管理》2017,(2)
文章从都市农业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包括产品供给、服务供给和环境改善为基础功能的都市农业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京津冀都市农业总体规划方案,构建了一套京津冀都市农业生态体系,并从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京津冀都市农业生态体系及京津冀都市农业区域联盟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推进京津冀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92.
赵冬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国情、民情、党情、世情出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以及统筹兼顾原则,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等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93.
沂水县农业生态经济类型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些自然、经济、社会指标,以乡为基本单元,采用灰色星座聚类法对山东省沂水县农业生态经济进行分类,探讨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规律,为该类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指的是行距为130cm大垄,在垄上采用60cm膜覆膜,膜两边的苗带距膜5cm以内种植方式及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在总结和吸收大豆行间覆膜、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大豆生育期降水不均的生态特点,而形成的高产栽培模式,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225kg,比未覆膜大豆增产30%以上。一、理论基础对高产栽培技术来说,"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从中产向高产或者更高产,就得 相似文献
995.
西南地区立枯丝核菌优势融合群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AG-1TA、AG-4及AG-2三个菌丝融合群共8个菌株,对11科19属20仲植物进行了侵染试验。结果表明,AG-1TA、AG-4及 AG-2的侵染范围无明显差异,能使大多数参试植物发生种腐和立枯,但各融合群间的致病力有所不同。AG-4对种子及幼苗的致病力大于 AG-1TA 及 AG-2,而 AG-1TA对水稻及玉米成株的致病大于 AG-4并引起典型的纹枯症状。 相似文献
996.
997.
对3株耐酚能力达1760mg/L的优势菌W1,W2和M2的适宜生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50℃时,随着温度提高,各所选菌株降酚活性增强。在pH值为4.5~9.5时,W2活力较高,pH值为7.5时24h内降酚达100%。富营养条件比贫营养条件更能提高菌株的降酚以及降硫、降氮、降COD等其他污染物的效率。当苯酚质量浓度较小时,各菌株在6h内降酚效率均可达100%;苯酚浓度较大时,W1具有较强的降酚能力。在菌株接种密度为1∶10的情况下,各菌株经济实用且降酚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8.
杀虫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模拟方法探讨了杀虫双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杀虫双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时酶活性抑制幅度较大 ,高浓度时抑制幅度较小。土壤酶活性的生态剂量 ED50 结果发现 ,土壤脲酶活性的 ED50 值最小 ,反映出脲酶对杀虫双反应最敏感 ,建议采用土壤脲酶活性作为土壤杀虫双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 ;此外获得了土壤中杀虫双污染浓度的 ED50 值 :土娄土和红壤分别为 1.30 1和0 .5 2 6 g/ kg。转化酶活性表现出在杀虫双低浓度时激活 ,在高浓度时抑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9.
1000.
以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为例,对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农村地区9个区县,包括35个乡镇72个典型村庄的1263户农村家庭进行实地调研,从家庭取暖能源使用结构、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能源消费支出等方面分析了西北农户取暖能源使用的总体特征,揭示了能源使用的空间异质特征,利用分层线性模型从宏微观层面衡量了不同维度因素对农村家庭取暖能源选择行为的影响显著性。研究表明:1)不同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能源的选择差异较大,地域结构差异特征明显。2)在家庭取暖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能源消费支出方面,陕西黄土生态脆弱区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的比重最高,青海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最低。3)不同维度因素对各地区农户取暖能源选择的影响程度表现各异。宏观层面上,政策因素对陕西黄土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能源的选择影响最大;微观层面上,从众心理对陕西地区农户取暖能源选择的影响较为显著,对青海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取暖能源选择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