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34篇
  57篇
综合类   578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80篇
园艺   22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种矿山生态型香薷对铜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Two ecotypes of Elsholtzia, Elsholtzia splendens and E. argyi, are dominant plants growing on Cu and Pb-Zn smelters, respectively. Samples of the two ecotyp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ils from fields of a copper mining area and a Pb-Zn mining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Cu or Zn tolerance of these two ecotypes. Effects of nine Cu levels (0, 5, 10, 20, 40, 80, 160, 240 and 320 mg Cu L-1 as CuSO4·5H2O) on growth and uptake, transloc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u in these two ecotypes were examined in a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weights (DW) of shoots and roots were depressed, and growth of E. splendens was less depressed than that of E. argyi when treated with ≥ 5 mg Cu L-1. Concentrations of Cu in shoots of E. splendens and E. argyi exceeded 1 000 mg kg-1 DW at ≥ 40 mg Cu L-1. The maximum Cu accumulated in the shoots of Cu-treated E. splendens and E. argyi reached 101 and 142 μg plant-1. Furthermore, analysis of plant samples from the fields showed that these two ecotypes can tolerant excess heavy metals and produced high dry matter, and E. splendens can accumulate 11.7 mg Cu plant-1 grown on the Cu smelter. Therefore, E. splendens and E. argyi could be good plants for phyto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32.
刘欣红 《河北农业》2006,(10):21-21
一、温度管理。 定植后至缓苗期适宜白天温度为30—35℃,夜间温度为20—25℃;缓苗结束至开花结果期适宜白天温度为20-25℃,夜间温度为16-18℃,7—8月份属高温多雨季节,必须采用两风一膜技术进行生产,昼夜大开通风口,全日通风,并据天气情况防风雨冰雹。10月下旬做好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33.
采用“风油精法”(EB 法)对不同生态型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染色体 G 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生态型品种染色体 G-带的带纹数和特征均与普通生态型品种不同、在高原生态型内的不同籼粳亚种间,G-带带纹数有差异,而带纹特征无明显区别;普通生态型内不同籼、粳亚种间的 G 带带纹特征略有不同,而带纹数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态型水稻染色体 G-带带型差异大于籼、粳亚种间的差异。两种生态型水稻品种对风油精浓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我们推测,两种生态型水稻可能起源于不同地域。即高原生态型水稻起源于云贵高原,普通生态型水稻起源于华南地区。各生态型内亚种之间的带纹差异则可能与各自长期生存和演化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4.
云南两系杂交稻优势生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作物杂种优势群或杂种优势生态型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杂种优势亲本组配和利用。本研究用4个云南不同籼粳生态型恢复系,分别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通过对父本和F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12种杂种优势组配模式中筛选出2个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杂优配组模式:云南偏籼生态型恢复系与籼型蜀光612s组配,即籼×偏籼配组模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云南粳生态型恢复系与95076s组配,即粳×粳配组模式,在云南高原稻区由于双亲皆为粳稻,抗寒性强,结实率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籼生态型的亚型内杂种优势表现不相同,培矮64s和蜀光612s与籼生态型测交F1的单株产量无明显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与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测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说明云南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都是培矮64s、蜀光612s的优势生态型。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我国各棉区20个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滞育诱导的光温反应。结果显示,位于华南棉区的种群不具有滞育特性;长江流域中下游南部地区的种群具有较短的滞育诱导光周期;而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北部、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的种群对光温诱导的滞育反应则极为敏感。表明我国棉铃虫在生态适应性上存在明显的分化。依据研究结果,作者将我国棉铃虫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生态型并划分了各生态型的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36.
大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蒜(Allium sativum L.)别名蒜、胡蒜,为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主要栽培蔬菜.  相似文献   
37.
依据中国农村生态型沼气工程的应用对象和特点,选择庭院经济、生态温室、生态果园3种模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开发设计了辅助设计软件。该软件能依据用户的设计要求,经计算绘制整套的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图,并具有界面友好、简单易用的特点,同时采用视频形式详细介绍了沼气的施工与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8.
归纳总结日本绿道的建设背景及建设概况,主要分析其基于保护林制度的生态型绿道建设现状,并以日本北九州市若松区响滩地区生态型绿道建设为实例对其实践加以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日本绿道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绿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核盘菌生态型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0.
我们通过在日光温室种植反季节哈密瓜的实践,初步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