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474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6篇
  118篇
综合类   68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202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从小尺度的斑块状栖息地角度出发分析高原鼠兔干扰及不同干扰强度对植被覆盖区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全磷(STP)含量的影响,有助于全面理解小型食草动物对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测定高原鼠兔栖息地及栖息地不同植被覆盖区土壤的 SOC、STN、STP 含量及土壤 C∶N∶P 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与未干扰植被覆盖区相比,高原鼠兔栖息地植被覆盖区的 STN 含量和 N∶P 显著下降(P<0. 05),C∶N 显著增加(P<0. 05),但 SOC 和 STP 含量及 C∶P 没有发生显著变化;STN 和 SOC 含量、C∶P 和 N∶P 在高原鼠兔干扰最大的核心区最低,干扰强度最小的边缘区最高;C∶N 在干扰强度适中的次核心区最高,边缘区最低;而 STP 含量在不同干扰强度的植被覆盖区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原鼠兔干扰及干扰强度会对其领地内植被覆盖区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产生影响。高原鼠兔斑块状栖息地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可能是影响植物丰富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材料,设置2个生长环境(荒漠绿洲区、高海拔地带),通过观测幼穗分化进程及开花习性,探究生境对无芒雀麦幼穗分化及生殖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幼穗分化从分蘖期开始至抽穗期结束,分为初生期、伸长期、结节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和完穗期8个时期。幼穗分化是从生长锥顶端第1枝梗原基与小花原基开始分化,相同小枝梗上原基与小花原基均是自下逐渐向上发育;整穗是从顶部向下逐渐开花,下部枝梗开花时间小于上部枝梗;小穗上的小花由下向上逐步开花。与荒漠绿洲区相比,高海拔地带的无芒雀麦幼穗分化时间晚,周期缩短,穗部赤霉素(GA)、脱落酸(ABA)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和种子千粒重较低,但高海拔地带单穗成熟种子粒数与单位面积内种子产量高,更适合无芒雀麦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33.
34.
张明宇  王莉雯 《绿色科技》2023,(20):216-223
以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为研究区,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CA-Markov模型和InVEST模型并结合LEI值,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境质量演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力与关联性。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为主,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武汉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心,以厂矿、大型工业区和交通道路为主的其他建设用地类型的增加比例最大,大量高生境质量的土地利用类型向低生境质量转化,城市整体的生境质量等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2020-2025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和生境质量的演变趋势与2010-2020年基本一致。生境质量较低的地类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逐渐蔓延,中心城区的生境质量基本处于低等级,只有少数湖泊湿地附近的生境质量为中或较低等级。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海南岛伯乐树种群的规模及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方法]2016年对海南岛鹦哥岭伯乐树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并进行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和伯乐树群落的生境调查等,以分析伯乐树种群及其群落的生境特征。[结果]海南岛伯乐树调查总数为146株,幼苗数量占伯乐树总数的90%,伯乐树种群表现为增长型群种。土壤p H5.20~6.51,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0.55%~2.72%。伯乐树在群落中并非优势种。2017年幼苗数量急剧减少,表明野外幼苗生存能力较弱。[结论]保护好幼苗发展为成年植株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更新。  相似文献   
36.
采用数量调查监测新方法——样圆调查法,结合无人机航拍调查,较准确地估算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野生沙冬青的资源储量.结果表明:野生沙冬青资源储量约为9.35万丛;并探讨了野生沙冬青自然更新能力差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期为林业调查监测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分析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三叶虫萤Emeia pseudosauteri生境特征以及相关生境因子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了解三叶虫萤的生境需求,为开展物种资源保护利用、种群繁育、栖息地保护管理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22年4月上旬,以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三叶虫萤栖息地为研究区,设置34个调查点,实地调研获取每个调查点的三叶虫萤种群密度和12个生境因子数据,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生境因子对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郁闭度[XCC,标准化系数(β)=0.505,P<0.001]和土壤含水量(XSWC,β=0.143,P=0.029)对三叶虫萤种群密度(D)呈显著正相关,风速(XWS,β=-0.424,P<0.001)对种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方程为D=7.446XCC-1.666XWS+9.337XSWC-6.584。调整后的R2为0.930,德宾-沃森检验(Durbin-Watson)结果为1.615,方差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38.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重要观赏和药用植物木芙蓉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但迄今对其被优势天敌亚利桑那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 (Girault)(班氏跳小蜂A. bambawalei Hayat)的寄生情况了解甚少。为此,自2017年开始,在浙江兰溪西部的一个木芙蓉种植区开展了为期四年的调查,每年6—9月,分批从木芙蓉植株上采集3龄若虫及未产卵雌成虫,于室内观察寄生情况;并于其中两年观察了不同生境中的寄生情况,探讨了寄生季节变化的动态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杂草促进寄生的途径以及增强该粉蚧自然控制的措施。结果表明,在前期(6—7月)寄生率总体上较低,其中两年最高分别仅有38%和32%,另外两年也很少发现被寄生个体,而且该时期寄生率年份间存在明显波动。而在后期(8—9月),寄生率相对较高,且具有从8月上旬开始逐步上升这一显著特点。观察期间,最高寄生率均出现于各年份9月下旬,四年中分别为89%、62%、55%和13%,年份间差异十分明显。生境类型可对寄生水平产生较大影响,与木芙蓉地块内和杂草稀疏的田埂相比,杂草丛生的田埂上和路...  相似文献   
39.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 m2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 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相似文献   
40.
2020-01ml 目录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竹林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林 > 灌丛 > 针叶林 > 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