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的稳定同位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简化食物网结构,本研究应用碳(C)、氮(N)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大亚湾珊瑚礁区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计算主要消费者营养级并绘制连续营养谱,构建了大亚湾珊瑚礁的营养结构。结果显示,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食物网δ~(13)C值范围为-23.22‰~-10.76‰,平均值为-16.47‰±2.89‰;δ~(15)N值的范围为4.32‰~15.82‰,平均值为11.46‰±2.37‰。各潜在食源和消费者的碳、氮同位素比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根据δ~(15)N值计算结果显示,大亚湾珊瑚礁区主要消费者生物种类的营养级范围为1.70~3.64,其中腹足类、双壳类和鱼类的营养级分别为1.84~2.68、1.70~2.49和2.45~3.64。大型底栖动物的碳、氮同位素比值在季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利用SIBER模型计算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6个营养结构量化指标,发现平均营养级多样性(CD)在各季节变化较小,摄食来源多样性水平(CR)、营养级长度(NR)和生态空间利用程度(SEAc)均在春季最高;物种聚集度密度参数(MNND)和物种聚集度均匀度参数(SDNND)均在冬季最低。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有机物对大亚湾珊瑚礁食物网的贡献各不相同,其中浮游植物和藻类是大亚湾珊瑚礁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驱动食物网的重要碳源。部分消费者摄食共同的饵料生物,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各消费者类群具有不同的营养位置,头足类的平均营养级最高,其次是鱼类、双壳类,主要与其食性相关。大亚湾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呈现两端营养级生物种类少、中间层次种类较多的营养层次分布。大亚湾珊瑚礁底栖群落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无显著季节性差异,可能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底栖动物的个体大小有关。底栖动物群落总体上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营养多样性水平和食物网,其中在春季种群内营养层级差别较大、竞争较激烈,冬季群落营养冗余性最高。  相似文献   
72.
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Δ+越小。但G-F多样性测度各指数由物种数目的大小决定,一般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G-F多样性各指数也相对较高,而RG-F指数更适合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测度。以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G-F指数为负的原因,一是物种数目较少,二是多样性测度的关键函数Y=-XLnX并不是单调函数所致;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西沙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以西沙群岛七连屿(16°55''N~17°00''N,112°12''E~112°21''E)为代表的典型小尺度范围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2018—2019年南海七连屿鱼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七连屿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并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和(科级)多样性测度指数对七连屿珊瑚礁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七连屿海域礁栖鱼类隶属于8目33科70属175种,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占绝对优势,占比81%;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54.19,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低于东海陆架、大亚湾和渚碧礁;其G-指数)平均值为3.09,标准化的F-指数、指数综合来看,七连屿礁栖性鱼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且其科、属的分布在历史上较为合理,但2018—2019年科属多样性显著降低,建议对其及时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74.
在距离巴黎12000公里的印度洋上,有一个属于法国的热带小岛,它西距马达加斯加650公里,东离毛里求斯190公里,是欧洲位于南半球的海外领地中最靠南的岛屿。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张明信片:壮观的活火山地貌、优美的海岸线和珊瑚礁环带、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大冰斗。椰树,沙滩,绿野,瀑布……。以及精彩的当地人文和美食元素。很难相信,  相似文献   
75.
认识巴厘岛是看了韩剧《巴厘岛之恋》,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它。这里有洁白的沙滩,也有金黄的沙滩,还有北部的罕见黑色沙滩,你可以坐香蕉船,还可以浮潜和深潜去看海底美丽的珊瑚礁,还有游曳于印度洋温暖海水中的大海龟和海豚。寺庙是巴厘岛最重要最有特色的建筑。巴厘人信奉印度教,岛民们对于印度教的信仰及遵从充分地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寺庙在巴厘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巴厘岛上的寺庙大大小小加起来竟然超过万座。所有寺庙的建筑形式虽然乍看之下各有风格,但实际上都有一个定式。在所有的入口处都会有一个排门楼,进入第二扇门时,…  相似文献   
76.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和热带雨林一样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礁在人类食物来源和天然产物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生态旅游、保护海岸线、稳定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近几十年中,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暖、以炸药和毒药等破坏性手段采捕珊瑚礁鱼类、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正鹦鹉鱼,又称鹦嘴鱼,鲈形目(Perciformes)、鹦嘴鱼科(Scaridae),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其腭齿硬化演变为鹦鹉嘴状,故而得名。其形态特点为体长而深,头钝圆,体色鲜艳,鳞片大。鹦鹉鱼不同于其他热带鱼类,其有着特殊的消化系统,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  相似文献   
78.
据马来西亚《华侨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在必打丹海域放置了大量的人造珊瑚礁,作为培育该区海洋生态,增加渔产及保护沿海作业渔民的措施。沙巴岛海产丰富,但过量捕捞以及采用毒鱼和  相似文献   
79.
指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以珊瑚礁生物为中心和生活在珊瑚礁环境里无数生物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被称为"海洋之肺"和"热带海洋中的绿洲"。它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在海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是脆弱的,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恢复。综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修复研究和保护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实际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0.
根据2004—2013年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监控数据,利用截线样条法、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相似性指数等方法技术对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南东岸、南岸浅水礁区近10年调查珊瑚礁鱼类共计6目32 科64属130种,其中鲈形目居绝对优势;珊瑚礁鱼类密度大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科级多样性平均值为4.41,属级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3.09,标准化的G-F指数平均值为0.30;鲈形目珊瑚礁鱼类相对丰富度占有绝对优势,相对丰富度较高的6个科分别为雀鲷科、隆头鱼科、蝴蝶鱼科、天竺鲷科、四齿鲀科及玻甲鱼科;珊瑚礁鱼类在目级极为相似,相似性指数在0.86~1之间;科、属、种级相似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通过Jaccard's种类相似性指数分析,海南岛东岸、南岸珊瑚礁鱼类种类较多,物种丰富。珊瑚礁鱼体长范围6~10 cm区间的数量最多,其次为0 ~5 cm区间,21~40 cm区间的珊瑚礁鱼类在浅水礁区分布极少。本研究通过对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近10 a的种类分布及多样性进行探讨,旨在为海南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及珊瑚礁鱼类保护与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