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砗磲贝,又称砗磲蛤、五爪贝。是珊瑚礁区常见的较大型双壳贝种类,壳表粗糙,有突起的放射肋.肋间形成一条条深沟.好像被车轮轧过的渠道一样,故得名“砗磲”。又因其壳缘波浪形的皱折呈齿状或爪状.故又称五爪贝.透过海水观赏砗磲贝.其外套膜色彩丰富.绽放时色彩斑斓,光亮迷人.宛若盛开的玫瑰,  相似文献   
42.
本文较全面地叙述珊瑚礁毒鱼中毒的定义,珊瑚礁鱼毒素的毒源、毒理作用,中毒症状、治疗及预防,毒鱼种类。经20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在中国的台湾、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共发现45种珊瑚礁鱼类为有毒种。  相似文献   
43.
《海鲜世界》2004,(6):34-37
基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减少的珊瑚礁资源的目的,世界上大多数海洋馆在展示海洋鱼类的展缸中都大量使用仿真珊瑚,当然,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仿真珊瑚礁比天然珊瑚礁更易于维护管理,而展示效果不比天然珊瑚礁差!  相似文献   
44.
45.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7种鲈总科鱼类鳞片年轮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2004年5月至7月三重刺网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7种鲈总科鱼类的鳞片标本,使用显微镜与投影仪结合观察年轮特征,进一步鉴定鱼类年龄。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采集到的南沙群岛鲈总科鱼类鳞片的年轮标志主要为侧区出现切割型环片;从年龄结构上看,该次调查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鱼种年龄以3-6龄鱼为主,这主要与网具的选择性有关。同时,也论述了鳞片采样以及观测中的注意点,以期为南海鱼类年轮的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海南岛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本研究借助绝对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海南岛东海岸8个珊瑚礁礁区海水中的磺胺类(sul1、sul2)、喹诺酮类(qnrB、qnrS)和氯霉素类ARGs(cmlA1-01、cmlA1-02、cmx(A))的丰度及其与海水盐度、营养盐(NH3?-N、NO2?-N、NO3?-N、PO43?-P)和金属离子(Hg、As、Cu、Pb、Zn、Cd、Cr)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8个调查站点海水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共3类7种ARGs的检出率为100%,且sul2在所有调查站点中都是丰度最高的ARG(3.96×107~1.65×109 copies·L?1)。此外,5种ARGs[sul1、qnrS、cmlA1-01、cmlA1-02、cmx(A)]的丰度与盐度显著负相关,而qnrS和cmlA1-01的丰度均与NO2?-N浓度显著正相关,sul1和qnrB的丰度分别与Cu和Cr浓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海南岛东海岸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ARGs污染,盐度、营养盐和金属离子可能是驱动礁区ARGs传播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7.
据《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能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导致东太平洋珊瑚礁崩溃的时间已有2500年。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东太平洋珊瑚礁的崩溃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该研究的参与者,佛罗里达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Richard Aronson表示,由于人类持续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气候逐渐发生变化,这将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Richard Aronson和博士生Lauren Toth为此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东太平洋珊瑚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对珊瑚的环境适应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十分必要。珊瑚的环境适应性与其共生虫黄藻密切相关,然而季节性环境变化驱动虫黄藻变化的微生态机制仍不够深入。【方法】以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区的一种代表性环境敏感型枝状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为研究对象,开展 4 个季节的定点样本采集与环境数据监测,分析共生虫黄藻的密度、叶绿素 a 浓度、群落组成的变化情况,以及虫黄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相关性。【结果】涠洲岛珊瑚礁区呈现夏季高温强光和冬季低温弱光的特征,而夏季虫黄藻密度和叶绿素 a 浓度显著低于冬季,表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规律;C1亚系群为 4 个季节虫黄藻群落的主导亚系群、其相对丰度介于79.35%~82.97% 之间,C1ca、C1p、C72 和 Cspc等背景亚系群的相对丰度随季节交替而显著变化;夏季和冬季的虫黄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表面海水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对虫黄藻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高于海水叶绿素 a 浓度、490 nm 下的入射光漫射衰减系数和颗粒有机碳。【结论】涠洲岛夏季高温强光和冬季低温弱光的环境特征通过影响霜鹿角珊瑚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进而调控其密度和叶绿素 a 浓度季节性变化;C1 亚系群的生理特性保证霜鹿角珊瑚适应涠洲岛的环境;表面海水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虫黄藻背景系群丰度变化,进而导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整体而言,表面海水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驱动虫黄藻密度变化、C1 亚系群稳定共生、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霜鹿角珊瑚为例解析了珊瑚共生虫黄藻适应季节变化的微生态机制,为理解环境敏感型珊瑚适应环境变化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9.
陆地上的我们需要草木山川,同样.海洋生物的家园里也是奇山异草、鸟语花香,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科学研究,海洋中有l/4的鱼类都栖息在珊瑚礁区.与之相互依存。人们称其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可以说,海底世界的奇光异彩、生机盎然大多源自这些“热带雨林”。与真正的热带雨林一样。  相似文献   
50.
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