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97篇 |
免费 | 808篇 |
国内免费 | 12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27篇 |
农学 | 1262篇 |
基础科学 | 189篇 |
982篇 | |
综合类 | 12548篇 |
农作物 | 992篇 |
水产渔业 | 876篇 |
畜牧兽医 | 6025篇 |
园艺 | 2840篇 |
植物保护 | 29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3篇 |
2023年 | 887篇 |
2022年 | 1166篇 |
2021年 | 1170篇 |
2020年 | 949篇 |
2019年 | 1051篇 |
2018年 | 582篇 |
2017年 | 812篇 |
2016年 | 989篇 |
2015年 | 1100篇 |
2014年 | 1430篇 |
2013年 | 1207篇 |
2012年 | 1699篇 |
2011年 | 1743篇 |
2010年 | 1483篇 |
2009年 | 1467篇 |
2008年 | 1436篇 |
2007年 | 1223篇 |
2006年 | 1118篇 |
2005年 | 1050篇 |
2004年 | 868篇 |
2003年 | 762篇 |
2002年 | 662篇 |
2001年 | 607篇 |
2000年 | 524篇 |
1999年 | 444篇 |
1998年 | 413篇 |
1997年 | 347篇 |
1996年 | 333篇 |
1995年 | 325篇 |
1994年 | 317篇 |
1993年 | 236篇 |
1992年 | 278篇 |
1991年 | 244篇 |
1990年 | 203篇 |
1989年 | 201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16篇 |
1953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解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AVR-Pia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于2017—2020年在鄂西南9个地点同时种植特定100个水稻品种,采集感病稻杆并分离稻瘟病菌;利用水稻单基因系IRBLa-A进行致病性鉴定,设计无毒基因AVR-Pi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0年分离保存的661株稻瘟病菌菌株中,有49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a(占7.4%),不同年份及不同地点AVR-Pia出现频率差异明显,2017—2020年分别为7.5%、16.0%、3.1%、5.0%,AVR-Pia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野三关(15.8%),其次是柏杨和来凤(都是14.6%),咸丰、建始和太平未出现。含Pia的单基因系IRBLa-A对其中91个菌株(13.8%)具有抗性。49个菌株能扩增出463 bp的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发现其CDS区域未发现突变,起始密码子上游109 bp位点发生碱基突变G/T,该位点变异是否与表达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说明鄂西南地区无毒基因AVR-Pia存在较少,抗性基因Pia不适合在鄂西南地区作为主效抗病基因来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962.
从采自全国各地的4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03株。以水稻稻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30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WM2-4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2.2mm。结合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复筛,结果表明菌株WM2-4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89.35%。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M2-4为鲜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bus)。 相似文献
963.
近年来,由于长期滥用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大量出现,对肉兔大肠杆菌性腹泻治疗的疗效越来越差.而药物残留问题又严重制约着我国兔产品的出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根据中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经验,采用中药茜草秧、穿心莲、大青叶等13味中药组方对人工感染肉兔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进行了治疗试验,治愈率达85%以上,有效率达95%.同时探讨了中药组方对肉兔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和非耐药菌株所致腹泻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4.
旨在建立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小鼠感染模型,为抗沙门菌疫苗或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评价平台.分别用鸡白痢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腹腔注射4~6周龄ICR雌鼠,根据不同剂量下小鼠的生存曲线来确定最适感染剂量.小鼠按最适感染剂量攻毒后20 h处死,测定脾脏、肝脏、空肠、回肠和盲肠部位细菌载量,并对脾脏和肠道进行病理学观... 相似文献
965.
[目的]优化竹荪菌托多糖的提取工艺,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竹荪菌托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对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建立以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结果]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竹荪菌托多糖提取回归方程为:Y=12.96+0.29A+0.13B+0.17C-0.13AB-0.039AC-0.014BC-0.34A2-0.27B2-0.34C2(A为提取温度,B为提取时间,C为液料比,Y为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率,R2=0.9551),该模型拟合度好;并确定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其中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提取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但双因素交互作用对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率无显著影响(P>0.05);竹荪菌托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提取温度82℃、液料比62∶1 mL/g的条件下提取3.1h、提取1次,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率为13.016%,与模型预测理论值13.040%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竹荪菌托多糖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66.
以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抗黑穗病基因型崖城05-179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获得了1个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279661),命名为ScChiⅦ1,序列长907 bp,编码299个氨基酸,属于糖苷水解酶第19家族,预测为胞外分泌蛋白且兼具溶菌酶活性。聚类分析显示,该基因与其他植物ClassⅦ几丁质酶基因聚为一类。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279662)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2个长度分别为615 bp和86 bp的内含子。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蔗黑穗病菌胁迫下,ScChiⅦ1在抗病(崖城05-179)和感病基因型(柳城03-182)中差异表达,推测ScChiⅦ1可能参与黑穗病菌胁迫的防御反应。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cChiⅦ1在甘蔗叶、芽、皮、肉、根中均有表达,但在芽中表达量最高,推测与该病原从蔗芽侵入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蔗几丁质酶基因功能及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机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67.
江苏、河南、安徽和山东四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31~0.87、0.05~1.21和0.20~1.09 μg/mL,26年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5~1.16、0.43~0.90和0.09~1.33 μg/mL,4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井冈霉素仍然可以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968.
2014年,第2师农业技术推广站设置并实施了海藻菌露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试验,以验证海藻菌露促进辣椒生长、增加产量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肥料为海藻菌露,有效活菌数≥2.0亿/克,肥料的主要作用为抗重茬、增肥效。供试辣椒品种为韩国甜椒。2.试验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苗期667米2随水增施0.5千克海藻菌露。处理2: 相似文献
969.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控制食品(尤其是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其中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作者对单增李斯特菌的传统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国内单增李斯特菌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为了建立更为有效的甘薯茎尖离体脱毒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体系,选用不同品种的甘薯对外源激素浓度、初次继代转培时间、自来水替代蒸馏水、白糖替代蔗糖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添加外源激素6-BA 0.5~1.0 mg/L和NAA 0.05~0.2 mg/L的MS培养基为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茎尖接种后13~20天进行初次继代转培为最佳时间,成苗率最高达74.3%;继代快繁过程中用白糖替代蔗糖、自来水替代蒸馏水,成苗率可达到90%;脱毒苗在生产试验中优势明显,增产幅度为5.2%~68.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