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2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511.
本文介绍了家蚕酯酶A4与滞育关系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要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12.
从生产用蚕种中抽样,对浙江省现行春用和夏秋用主要推广品种越年蚕种在浴消后及时进入5℃或2.5℃保护的解除滞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蚕品种间解除滞育的迟早和快慢有明显差异,一代杂交种解除滞育时期比原种稍迟。供试原种,1月中旬基本上全部解除滞育,而供试一代杂交种,至2月上旬才全部解除滞育。根据本试验调查的结果,认为原种应适当提早浴消,以便在12月下旬、1月初入库为好。此外,夏蚕或早秋蚕用的越年蚕种  相似文献   
513.
青海草地应用NosemaLocustae灭蝗,隔代遗传及越年扩散传播性能很强,对蝗虫种群数量有极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在施药后二年、四年、六年、八年的防区测定表明,蝗虫虫口密度均在防治标准以下,防区外500米处≤4.55头/m2,1000米处≤5.40头/m2、2000米处≤10.07头/m2;N.L灭蝗面积在3333.3—13333.3hm2范围内,均可收到规模效益,对蝗虫有较高的感染率,防区外500米处为10—35%、1000米处为3—51%、2000米处为0—24.5%,且有施药年限越近、感染率越高的规律;N.L扩散距离和速率与防区气流活动强度、雨量、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在蝗虫高密度地区,N.L标准液7.5ml/hm2剂量与5%卡死克水悬液(IGR)75ml/hm2剂量按1:1隔带喷施,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5.01%,残虫感染率为89.67%;同一剂量,二者施用前混合后喷洒,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6.36%,残虫感染率为60%。同时N.L复合剂显示了对蝗蝻良好的滞育性能,秋末蝗虫残虫中尚有42—46%的蝗蝻因完不成发育阶段,丧失了生殖后代的能力。  相似文献   
514.
515.
柞蚕暖卵光照时间与强度对滞育蛹的影响宫剑云,潘传荣,李逢春,赵丰标(山东省栖霞县丝绸公司)(山东省栖霞县方山柞蚕原种场)前已报道,柞蚕卵期感光是发生滞育蛹的重要因素。但光照由短到长未作系统的试验,日光照中适宜的光照时数尚不确切,适宜的光照强度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16.
桑蚕滞育性卵盐酸刺激量阀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桑蚕滞育性卵盐酸浸渍孵化法生产上已使用了几十年之久,然而其机理迄今仍未搞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更灵活的  相似文献   
517.
蝗虫微孢子虫中试灭蝗效果及生物复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相似文献   
518.
采用滞育卵浸酸冷藏再浸酸孵化技术,处理云蚕7、云蚕8原种,调查其孵化率及饲养成绩。结果表明,滞育卵浸酸种和对照种的龄期经过、虫蛹率、幼虫生命率、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指标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19.
桑蚕种人工孵化浸酸处理,通常利用盐酸对蚕种的化学刺激,解除其滞育,使其在当年孵化。最常用的方法有即时浸酸法和冷藏浸酸法。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1做好浸酸预备种的前期冷藏工作1.1严格按要求袋蛾收种。1)即时浸酸种:25℃保证从盛产卵袋蛾收  相似文献   
520.
低纬度地区光周期诱发三化螟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3~1981年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来研究处于低纬度的广东翁城(24°22'N)、始兴县(24°57'N)和广州(23°N)第四代三化螟幼虫光周期诱发滞育的效应。结果表明,光周期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子。在自然光温条件下,光周期短于13小时显著地诱发三化螟滞育,长于14小时则促进化蛹,属典型的长日长反应型。在25℃条件下,始兴县和广州种群的临界日长分别为13小时20分和13小时18分。幼虫对光周期反应起累积效应。在25℃,LD13.5:10.5、LD14:10、LD15:9和LD24:0条件下,其临界日数依次为18、14、13和10天。幼虫对光周期反应具后效作用,短光周期不能使接受过长光周期的非滞育幼虫倒逆。广东4~5世代区第4代三化螟发育分化而形成局部世代的原因得到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