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6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61.
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与能态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细根在分解过程中 ,能量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锐齿栎的分解系数为 0 0 0 31,年周转率为 0 35次·a- 1 ;油松分解系数为 0 0 0 2 4 ,年周转率为 0 4 8次·a- 1 ;油松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 119 4 3× 10 6 kJ·hm- 2 ,年死亡损失能量为 2 1 84× 10 6 kJ·hm- 2 a- 1 ,相当于地上部分年凋落物损失能量的 31 7% ;锐齿栎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172 70× 10 6 kJ·hm- 2 ,死亡损失能量 5 8 31× 10 6 kJ·hm- 2 a- 1 ,相当于地上部分年凋落物损失能量的 6 2 8%。  相似文献   
62.
基于DEM的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地区1:5万的地形图和1998年的航空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建立了以植被优势成分为主要依据的植被分类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e View3.2和矢量化软件R2V的支持下.建立研究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依据植被类型图与数字高程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在空闻上的分布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各植被类型在研究区内的分布极不平衡,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是区内的优势斑块;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变化明显,在1 700 m~2 000 m的海拔梯度内以油松、落叶松为主要植被类型.到2 000 m以上则以杨树、桦树为主;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10°~25°的坡度范围内;植被类型与坡向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阴坡分布的植被类型明显多于阳坡.  相似文献   
63.
为了阐明冀北山地油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规律,对其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枯落物的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蓄积量分别为2.95t/hm2和11.58t/hm2。油松林枯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持水量在浸泡6h和4h时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油松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8t/hm2、14.23t/hm2,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1.69t/hm2和10.77t/hm2。  相似文献   
64.
子午岭油松林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对子午岭油松林的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油松林群落总体更新情况良好,有各种幼苗幼树9 000 株·hm-2以上;油松在林下的更新潜力也很大,有油松幼苗幼树6 000 株·hm-2以上;但在郁闭的油松林林冠下,油松的幼苗幼树很少能长大.其中地径在0.7 cm以上、高度大于80 cm的油松幼树在林下分布很少,更新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泰山油松群落β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应用β多样性指数对泰山不同海拔高度的油松林群落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的升高,泰山油松林群落中的物种数和总个体数均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样地间共有种数逐渐减少,而新增加物种数和减少物种数均逐渐增多;人工林与天然林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②随着海拔的升高,泰山油松群落的差异性增大,物种更替速率增大。海拔460m到1300m之间的油松群落差异最显,更替速率最快,人类的活动已经对泰山的植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③β多样性的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指标中,Whittaker指数、Jaee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对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描述比Cody指数更准确。④数量数据指数(Cβ和Cvh)也是描述森林群落多样性的良好指标,但是物种在某群落中个体数多少不能反映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真实信息,因次建议用重要值来计算数量数据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66.
通过探究辽东栎林、油松林空间结构特征,揭示林分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天然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灵空山典型辽东栎林、油松林为例,选取角尺度(W)、混交度(M)、大小比数(U)、密集度(C)和林层指数(S)5个指标表征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年轮条估算林分生产力,采用冗余分析探讨天然林空间结构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天然林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特征,呈现出聚集分布的水平格局,整体林分呈弱中度混交状态。其中,辽东栎林处轻微劣势状态,油松林则呈中庸状态(U1=0.502,U2=0.471)。2种天然林密集度均持较高水平,辽东栎林略优于油松林C1=0.955,C2=0.994)。2种天然林垂直结构均较为简单,油松林垂直结构略优于辽东栎林(S1=0.408,S2=0.419)。辽东栎林生产力(V1=3.828 t·hm-2·a-1)显著大于油松林V2=2.909 t·hm-2·a-1)(P<0.05)。冗余分析表明,辽东栎林林分生产力与U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WCMS呈负相关,空间结构指标中U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0.7%);油松林林分生产力与UCM呈正相关,与S呈负相关,与W呈显著负相关(P<0.05),空间结构指标中W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7.1%)。林分空间结构能有效解释天然林生产力变化(75%以上),可依据空间结构参数对林分进行优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天然林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67.
雾灵山的人工油松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天然林保护,在标准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雾灵山人工油松林的分布、区系成分、外貌特点、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并提出了群落的经营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8.
辽西地区受大气环流影响 ,干旱少雨 ,气候干燥。多年来栽植的油松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制约 ,成林不成材。廊道式皆伐油松林栽植大扁杏 ,可调整树种结构 ,种间形成复层林分 ,增加单位面积生物量、枯枝落叶量及持水量 ,减少地表径流量。产沙量由调整前的 5 8 7t hm2 减少到调整后的 3 3t hm2 。不但促进了油松的成材 ,而且大扁杏本身也具有较高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69.
对泽州县山河镇林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场的森林资源大多为油松林,仅有少量刺槐、杨树人工林。除个别地段林木生长较正常外,绝大多数林地由于土壤瘠薄,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势已逐渐衰退,亟待采取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70.
北京林业大学试验林场1952年开始了大量有关树种选择试验和适地适树的研究,其中在林场头道沟、二道沟、杨家花园以及燕儿岭营造的块状油松、侧柏、栎类试验林,现已成为由油松林、侧柏林、栎林以及与其他针阔叶林树组成的块状镶嵌混交林。对这种块状镶嵌混交林的组成林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该混交林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1)与地带性植被相一致,体现出近自然林业的思想;(2)与森林的进展演替进程相一致,保证森林能够实现可持续经营;(3)组成块状镶嵌的混交结构,符合北京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功能要求。并提出通过抚育逐步形成块状镶嵌针阔混交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