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3篇
  5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分别以水泥和石灰石粉作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填料,通过测定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马歇尔稳定度、单轴压缩、小梁弯曲及渗透等性能,对比两种填料对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上述性能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发现,水泥作为填料时配制的沥青混凝土各项性能均优于石灰岩矿粉作为填料配制的沥青混凝土,它与沥青胶浆形成的“结构沥青”膜厚度略薄,使得“结构沥青”与矿质颗粒之间粘接更加牢固,强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强,沥青路面出现的病害越来越多,主要有车辙、裂缝、泛油、坑槽等松散类病害。就这些病害的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3.
沥青路面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路面形式,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路面上沥青材料发生老化后使得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降低,这样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比不同老化方法和不同的老化时间得到的沥青残留物的各种指标与实际的废旧沥青的各种指标,找到方便准确的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方法,然后通过对比不同的再生方法,寻找到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沥青再生方法,从而找到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再生路径.  相似文献   
54.
袁航  李洪峰  陈振超 《森林工程》2014,30(5):128-131
根据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理论,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合适的橡胶沥青制备方法,对由不同制备工艺的橡胶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及弹性恢复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低于180℃时,低温变形能力及高温稳定性差,过高的温度导致橡胶沥青的脱硫及老化,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胶粉与沥青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90℃;胶粉不宜小于30目,胶粉粒径大,橡胶沥青低温性能差,粒径越小,黏度越高,低温变形能力越好。价格随胶粉细度增大而增大,经过经济性分析,胶粉的合适目数为60目;最佳掺量为24%(外掺),掺量高不仅提高造价,而且降低沥青的施工性能。  相似文献   
55.
合理的粉胶比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在不同粉胶比条件下,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性的变化,以确定合理的粉胶比范围。试验结果表明:粉胶比的增大,动稳定度增大,在粉胶比为1.2时出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弯拉应变随粉胶比的增大而增大,粉胶比在1.0-1.1之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减小;劲度模量先减小后增大,呈凹形曲线,粉胶比为1.0时达到最小值;残留稳定度随粉胶比变化呈现增加后减小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粉胶比为1.0左右;冻融劈裂强度比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在1.0-1.2范围内。综合考虑,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粉胶比宜控制在0.9-1.2范围内。  相似文献   
56.
危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沉陷、坑槽、车辙、裂缝、桥面推移等病害。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几种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7.
指出了电加热管布置于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中,通电升温融化路面冰雪,可避免传统除冰盐对路面结构及土壤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路面结构中布置不同间距与深度的电热管发热造成的温度场分布,重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计算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10℃,电热管管间距为20cm,埋深为12cm时,路面可以在相同加热时间内较快升到融雪温度,且温度分布均匀满足融雪化冰要求。  相似文献   
58.
通过实验室沥青粘度试验与混合料击实试验,探讨路用添加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的合理确定方法.试验结果与结果分析显示,传统沥青等粘度原则方法远远低估了Sasobit的降温效果,不适用于添加Sasobit的沥青混合料.提出了混合料等体积原则确定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中值的方法,同时适用于净沥青混合料与Sasobit沥青混合料.对于净沥青混合料,混合料等体积原则方法与沥青等粘度原则方法确定的压实温度实际相同;对于Sasobit沥青混合料,混合料等体积原则方法确定的压实温度与厂商的建议及迄今的实践一致.鉴于导致Sasobit沥青表观粘度与实际流动性差异的因素对相对值的影响有限,建议了合理假定,分别确定Sasobit混合料压实温度的上下限以及混合料拌和温度上下限.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对间歇式沥青混凝土现场搅拌站生产的构成及其优点作了总结,提出了生产质量的管理问题,重点对除尘、质量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作了介绍,通过明确间歇式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保证搅拌施工质量,提升工程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