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896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506篇
  211篇
综合类   82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林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沙棘种植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疗等价值,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价值,提高种子育苗技术成为增加产量、提升成活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将对沙棘自然特性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沙棘种子育苗技术策略,为沙棘种植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72.
1育种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第一阶段沙棘育种工作,经过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国外良种沙棘引进、沙棘优良品系选择、沙棘杂交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73.
为确定沙棘育苗合理的播种量,提高苗木产量及质量,在朝阳地区进行沙棘适宜播种量、苗木产量及质量的比较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提出较为合理的指标。播种量每亩5kg,每亩产苗量2.7万株,苗地径0.36cm,苗高45cm,根长18cm以上。  相似文献   
74.
本试验以新鲜沙棘果及奶酪为主要原料,探讨了沙棘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首先经护色、打浆、精磨、过滤、调酸、均质等工序,制备澄清均一的沙棘果汁。以样品感官品质和Vc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及工艺为:35.00%天然奶酪、18.56%沙棘果汁(料水质量比1∶1)、1.54%复合乳化盐(m柠檬酸钠∶m多聚磷酸钠∶m焦磷酸钠∶m六偏磷酸钠=4∶2∶2∶1)、12.00%黄油、6.00%脱脂乳粉、6.00%白砂糖、0.50%复合稳定剂(m卡拉胶∶m黄原胶=4∶1),其余20.40%为纯净水,乳化温度为84 ℃,乳化时间为11.4 min,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经此工艺制成的成品,感官评分为57.5分(满分60分),Vc含量达16.61 mg/100 g。成品组织结构细腻光滑、色泽橘黄、口感润滑、营养丰富,具有沙棘果的风味,符合《GB25192—2010 再制奶酪》要求。  相似文献   
75.
根据新疆阿勒泰地区沙棘机械化收获的发展需求,研发了手推式小浆果收集车,介绍了其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性能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该收集车能高效、方便地收集沙棘,收集率及果实损伤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6.
以3个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中红果、中黄果、中无刺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黄果沙棘、中红果沙棘的百果质量达37.1、27.0g,果实大、产量高、适应性强。中无刺沙棘,枝条无刺,枝叶繁茂;对7年生中黄果沙棘、中红果沙棘种植园调查发现,平均单株果实产量为13.36kg,沙棘种植园最高产量可达16t·hm~(-2)。  相似文献   
77.
沙棘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不同沙棘品种顶端分生组织接种于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沙棘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不仅需要低无机盐的培养基,而且需要较低水平的激素物质,无激素或激素浓度偏高都将导致外植体的死亡。  相似文献   
78.
中国沙棘的性状变异与演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的主轴线上,自西南向东北,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组配情况;比较了不同地段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参数;探索了几个主要性状的演化趋势。认为中国沙棘乃是多态型的种群系统,即存在很大幅度的随机变异,也存在着地理种群间的差异。种群变异的主要特征是各主要性状出现频率随生态——地理条件而递变,但群内变异幅度小,而群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9.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和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80.
沙棘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及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在黄土高原大面积建造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经济 ,笔者于 1975~ 2 0 0 2年的 2 8年间 ,在半干旱黄土区的吴旗、安塞和固原县进行了沙棘和环境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沙棘具有特殊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 ,沙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值为 1.2 1~ 1.53g·m- 2·mm- 1,是荒山植被的 3.1~ 5.8倍。沙棘耗水较经济 ,在半干旱的黄土区荒山种植 ,它能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测定沙棘水势较低 ,蒸腾强度较稳定 ,蒸腾耗水较大 ,吸水量较大 ,束缚水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较高。观察沙棘叶和根的形态解剖学特性看出沙棘耐干旱、耐水湿和调节蒸腾作用较强。沙棘在半干旱黄土区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明显。沙棘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 ,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与荒坡测定对比 ,第 2、 3和 4龄沙棘林地 ,径流量分别减少 6 6 .2 %、 6 5.9%和 78.2 % ,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 39%、 37.8%和 4 7%。 5龄以上的沙棘林 ,一般无侵蚀沟和滑坡发生。沙棘是适应黄土高原的优良树种 ,具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