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8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林业   2900篇
农学   229篇
基础科学   249篇
  2514篇
综合类   3386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798篇
畜牧兽医   1409篇
园艺   579篇
植物保护   560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609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31.
针对高海拔、寒冷和干旱等恶劣气候环境地区草地植被恢复的瓶颈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该研究系统地介绍了高寒干旱区草地自压喷灌技术,采用创新设计,设置围栏、围栏+喷灌、未围栏3个处理的初级生产效益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围栏封育+自压喷灌样地植物平均高度比未围栏样地增加了155.77%,比仅围栏样地增加了76.71%;群落盖度比未围栏样地增加了152.69%,比仅围栏样地增加了35.96%;群落生产力比未围栏样地增加了110.00%,比仅围栏样地增加了24.10%。结果表明,自压喷灌技术在水源和地形条件具备的高寒干旱草地恢复中具备一定的示范和推广潜力,为西藏地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为该区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实施的重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区域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以洛河流域(陕北黄土高原部分)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结合流域降雨、土壤类型、DEM、植被覆盖等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洛河流域2000—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2005年;(2)洛河流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植被NDVI平均值增大,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值增加幅度高于耕地未变化区域,表明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增加对耕地区域总体植被NDVI值增加贡献较大;(3)降雨侵蚀力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影响。受降雨侵蚀力增大影响,2000—2010年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增加趋势;不考虑降雨侵蚀力变化情况下,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减少趋势,反映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133.
基于NDVI指数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宏观上认识沙地绿色植被在年、月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1982—2006年共25年的植被指数数据。研究认为,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生长期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10月,其中7月下旬和整个8月绿色植被生长量达到峰值;1982—2006年的25年间,浑善达克沙地绿色植被覆盖度以每年0.1百分点的速率缓慢增长,其中沙地西部治沙成果显著,但沙地中东部,原本的中、高植被覆盖区,植被的衰退和显著衰退面积竟然高达总面积的27%。同样的防沙治沙工作,为何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东、西部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局面,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4.
灌草植被在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干扰方式可能改变退化土地灌草植被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甚至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以未受干扰的植被作为对照,研究放牧和火烧两种主要干扰对桂西北灌草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和火烧处理均降低了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但放牧处理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火烧处理反而显著增加了其均匀度指数。对草本而言,放牧不影响物种丰富度指数,但显著降低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火烧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但不影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对照相比,放牧和火烧均降低了灌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但两者对草本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却产生了正面影响或无影响。此外,这两种干扰方式对灌木和草本多样性与生产力间关系的影响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5.
植被恢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变化的关键过程之一,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动态及其驱动机制,是全球变化下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固定动态及其驱动机制方面的研究,剖析植被恢复中土壤有机碳固持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植物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机制,揭示植被恢复中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驱动机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关于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研究,亟需在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协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本综述可为植被恢复与土壤固碳稳定机制研究指明未来的方向,进而为促进我国植被恢复的土壤碳循环研究,科学评价生态系统土壤固碳潜力和有效实施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分维的多尺度植被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总体,是对于生态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典型的分维数体,它在空间所有尺度上都有细节。在许多情况下分维数具有某种形式的自相似性,即它不随尺度的增加或缩小而变化,它独立于尺度。因此比较不同尺度上树种的空间格局与其对应的分维数值,可以对不同尺度上的空间格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变异函数计算出的格局的分维数值可以描述不同尺度上空间格局的拓扑学性状和自相似性,可以很好地揭示植被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土壤氮含量、空间格局及其环境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il holds the largest nitrogen (N) pool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but estimates of soil N stock remain controversial. Stora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 in China were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N d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explored using data from China's Second National Soil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s soil N storage at a depth of one meter was estimated at 7.4 Pg, with an average density of 0.84 kg m^-2. Soil N density appeared to be high in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and low in the middle areas of the country. Soil N density increased from the arid to semi-arid zone in northern China, and decreased from cold-temperate to tropical zon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untry. An analysis of general linear model suggested that climate and vegetation determin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N density for natural vegetation, which explained 75.4% of the total variance.  相似文献   
138.
福建省长汀县2000年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山地退化生态系统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指导治理,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混交→针阔混交→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演替规律,按不同坡地水土流失的程度进行综合治理,总结探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反弹琵琶”重建植被的模式: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老头松”改造改善植被,全面封禁保护植被,种茶种果改良植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9.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胶结剂之一,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对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农田,植被恢复可增加土壤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不同层次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就粒径而言,虽然各个植被下〈0.25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低,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的是〈0.25mm粒径,辽东栎林地〈0.25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是农田〈0.2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3倍;其次,植被类型对〉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草地和弃耕地土壤〉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农田土壤〉5ra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149%,209%,104%,62%,10%。说明植被演替可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首先是增加较大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着植被的进一步演替,小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也相应的增加,这部分有机碳是稳定的,说明植被恢复增强了土壤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40.
清镇处于黔中经济产业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土地总面积中仅有12%左右为可耕地.以往迫于人口与粮食压力,把大量不具备耕作条件的山地开垦种植旱地粮食作物,原生植被遭受破坏,加速了山区石漠化进程,造成粮食生产广种薄收,粮食产量质量偏低,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