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4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林业   3106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686篇
  2681篇
综合类   3748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1903篇
园艺   383篇
植物保护   58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814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604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71.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88-591
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对辽宁西北风沙区有防护林农田、无防护林农田、樟子松固沙林和灌草植被进行了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大气蒸发力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主导因子,4种样地无防护林农田因缺少防护,大气水分蒸发强,作物栽培密度大,导致植物蒸腾强烈,后期水分补充不足,出现深层土壤水分含量显著下降;灌草植被覆盖率高、植物根系分布范围广,土壤水分消耗较大;樟子松固沙林根系主要利用深层60~100 cm土壤水分,平均土壤含水量低于有防护林农田和灌草植被。  相似文献   
172.
高爱玲 《中国蜂业》2012,(6X):47-48
<正>安徽桐城地处江淮要冲,丘岗地居多,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植被条件好;春季有油菜、紫云英、果树,夏秋有洋槐、乌桕、山花等,蜜源丰富,非常适合定地养  相似文献   
173.
本研究对长白山地区火烧迹地的森林植被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针叶林过火迹地上,落叶松幼苗较少,阔叶树萌条更新强度同火烧程度成正比。(2)重度火烧有利于天然更新,促使白桦、山杨萌生;中度火烧最初形成以杨桦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林,后又逐渐演变为针阔混交林;轻度火烧有利于针叶林更新。(3)火烧后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植被种类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74.
思念母亲     
<正>父母是支援三线建设从很远的北方来到了贵州一个矿山的。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说起建矿初期,那时候,这里还是一个野兽出没、杂草丛生的荒凉山沟。花样年华的父母在这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的人生。矿山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日新月异,昔日的荒山沟,变成了如今高楼林立、植被茂盛、鲜花盛开的花园式矿山。我和两个弟弟也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  相似文献   
175.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1,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1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Thornthwaite方法、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和表示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FVC和SPEI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FVC最低,2011年FVC最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FVC最高;空间上,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0.4522,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区域FVC呈增加趋势;2)近16年,祁连山地区FVC改善的区域占77.13%,退化的区域占22.87%;FVC未来变化趋势负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持续改善的面积为28.10%,由改善到退化的面积最大为49.23%,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些区域进行关注和保护;3)祁连山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湿润状态,中段和东段部分地区处于轻度干旱;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SPEI均呈现干旱化加强趋势,总体上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干旱化程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4)年尺度上祁连山地区SPEI与FVC呈正相关关系,季节尺度上夏季FVC对SPEI干旱程度响应最明显,春季和秋季次之,说明FVC与SPEI间相关显著性越高,响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6.
为探索施肥和刈割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于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刈割实验平台(建立于2016年)进行取样,对2个施肥梯度和6个刈割留茬高度处理下的植物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并分析牧草品质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下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而不施肥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施肥处理.刈割留茬高度3 cm时牧草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对牧草品质和产奶量最高,而不刈割处理的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施肥和刈割无显著交互作用.牧草中的相对牧草质量、相对饲用价值、产奶量、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钙含量与牧草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牧草中性洗涤纤维与牧草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牧草的营养品质.因此,维持草地植物群落中植物物种丰富度可能是对呼伦贝尔草原家畜生产的有效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7.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的重要生态参量。以当雄县Landsat-8OLI为数据源,从10种常用植被指数中筛选出适合反演高寒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草地植被盖度的植被指数,引入像元三分法确定端元特征值,通过不同植被指数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最优植被指数,根据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由短波红外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于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2)基于MSACR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则最适用于生长季植被盖度的反演。3)研究区草地植被盖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格局,草地集中分布于海拔4300~5100 m处。生长季植被盖度主要集中于20%~80%,非生长季绝大部分的草地盖度小于40%。研究结果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存储、植被生产力、土壤侵蚀、生态水文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8.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x2+1.97x—0.23(R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9.
为了解黄河源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和植被群落CO2释放和固定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子,本文通过调查黄河源建植19年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CO2通量和植被土壤特征变化发现:藻和地衣结皮CO2通量均显著小于苔藓结皮(10.58 μmol·m-2·s-1)(P<0.05);苔藓结皮对应的植被群落CO2通量(11.55 μmol·m-2·s-1)显著低于藻和地衣结皮(P<0.05);藻和地衣结皮下的土壤CO2通量显著大于苔藓结皮(约2倍,P<0.05)。苔藓结皮叶绿素初始荧光参数F0(Minimal Fluorescence)和最大荧光参数Fm(Maximal Fluorescence)均最大;藻和苔藓结皮的PS 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Optimal/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 Ⅱ)均高于地衣结皮。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子相似,均与禾本科高度、土壤铵态氮含量正相关,与pH负相关。因此,在研究草地碳平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结皮的贡献,同时需注意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的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80.
常明 《草地学报》2021,29(6):1286-1293
为了解火烧对植物群落结构和植被恢复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皇城羊场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进行了火烧试验,并分别在2017,2018及2019年的5月(返青期)、7月(生长期)和9月(生长末期)测量了该区域火烧样地和原生样地的植被覆盖度、群落多样性和裸地百分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5月后火烧样地与原生样地间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间差异不显著;火烧后引起的植物结构变化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恢复时间大约16个月左右;同时火烧改变了物种组成,其中在火烧样地中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锐果鸢尾(Iris goniocarpa)逐渐消失,而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和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逐渐出现。本研究说明春季火烧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作为亚高山草甸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