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0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林业   3759篇
农学   348篇
基础科学   415篇
  2934篇
综合类   4093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1948篇
园艺   484篇
植物保护   587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809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909篇
  2008年   1220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湿地植被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采用单因子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NDVI的年度变化趋势,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与植被覆盖FVC数据进行耦合。研究结果显示:(1)东洞庭湖区植被覆盖度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2)2010-2020年,耕地、林地、城市用地面积占主导地位。其中,耕地面积最大,主要是水田和稀疏林地。(3)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较2010-2015年更为明显,主要增加是水体面积,来源是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林地,其次,建设用地占比增加比例较大,主要来源为耕地、河流和林地。  相似文献   
112.
云南地处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等6大国内、国际江河的上游或发源地,位于全球关键的水禽迁徙通道和物种过渡地带,生态区位重要,分布在各流域的湿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2011年至2014年,我省共申请中央投资7049万元,对国际重要湿地、部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予以支持,地方政府也积极筹措,整合资金,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以洱源西湖、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和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为例。  相似文献   
113.
文章对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植物生活型组成、植物水分生态类型、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植被类型以及各资源植物种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4.
从公园湿地建设规划、公园现有物种、生态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颍州西湖湿地公园概况,并提出了颍州古区西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5.
陕西林业生态恢复面临困境,存在林业生态意识不强,林业生态恢复资金投入不足,林业科学技术应用效能低等问题,进一步探讨林业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林业生态恢复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6.
该文根据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探讨了楼观台实验林场植被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对主要植被群系进行了分析,为林业生产、保护及研究等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17.
中药材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其在我国农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实践表明,长期种植中药材的土地,其土壤肥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衰退,对中药材产量构成影响。基于此,对造成中药材种植地土壤衰退的一些原因进行了说明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8.
在对永定县非煤矿山废弃地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在非煤矿山废弃地栽植的各类植物品种并进行科学配置,提出了"草、灌、乔"相结合的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思路,为非煤矿山废弃地治理以形成茂密的近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9.
120.
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微地形下植被-土壤系统耦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究不同微地形下植被和土壤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方法】基于陕北黄土高原5种不同微地形及原状坡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与取样分析,建立7个植被因子和6个土壤因子指标评价体系,采用AHP和熵权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6种地形下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分析了植被和土壤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经过十几年的封育,不同地形下的植被土壤系统处在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上,其中切沟和塌陷属于良好协调-同步型,缓台属于初级协调-植被滞后型,浅沟属于濒临失调-土壤损益型,陡坎属于中度失调-植被损益型,原状坡属于极度失调-植被损益型。随着耦合协调状态的提升,地上优势物种也由星毛委陵菜逐渐过渡到铁杆蒿、茭蒿。(2)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平均高度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植被盖度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植被Pielou、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陕北黄土高原进行生态恢复重建过程时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实施不同标准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