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1032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627篇
  176篇
综合类   1560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503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33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枸杞岛海藻场角蝾螺夏季摄食选择性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2013年夏季对枸杞岛海藻场螺类优势种角蝾螺进行了稳定同位素、摄食选择性、消化代谢物粒径等系列实验.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角蝾螺是牧食性生物,在藻场中的营养级为2.12,属初级消费者,底栖海藻是角蝾螺的主要食源,贡献率为94.5%;摄食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具有较宽的摄食选择,能够摄食海带、铜藻、粗枝软骨藻等1 1种大型藻类,其中铜藻及蜈蚣藻是枸杞岛潮下带的重要优势种;消化代谢物实验结果显示,角蝾螺的啃食作用能为藻场碎屑提供增量,角蝾螺对海藻场碎屑的增量为(0.016 ~0.094)g/d,经过啃食及消化作用产生的碎屑主要粒级为1Φ(> 250 μm).稳定同位素分析—摄食选择偏好实验—螺类消化代谢物粒径分析的系列研究表明,角蝾螺在枸杞岛海藻场的群落食物网中,可以起到连接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2.
以毛蚶(Arco subcrenat)、紫贻贝(Mytilus edulis)、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软体部分为原料,经水煮法粗提牛磺酸和酶解法粗提糖胺聚糖,并比较了4种贝类中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四角蛤蜊、毛蚶、脉红螺中的牛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708、3.532、3.662g/kg,以脉红螺中牛磺酸含量最为丰富;四角蛤蜊、紫贻贝、毛蚶中糖胺聚糖平均含量为8.27%、4.53%、3.87%,以四角蛤蜊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方法:采用10℃/5℃(昼/夜)和15℃/10℃(昼/夜)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1个月和2个月的时间,以冰箱保藏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2个月的保藏时间。[结论],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1个月,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菌丝致密,菌落角变面积小,菌丝长速均匀稳定,菌丝干重及子实体产量较高。可见,蛹虫草菌种在较低的常温、有散射光条件下保藏要比保藏在冰箱里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4.
从离心泵发生汽蚀的原因、危害中找出抗汽蚀性能的方法,一是确定泵的安装高度。二是改进叶轮入口的几何形状。三是采用抗汽蚀材料。四是采用诱导轮。  相似文献   
135.
为研究不同去角方式对低日龄犊牛情感状态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0头4日龄犊牛进行学习训练(训练天数为8d),训练完成后随机抽取4头母牛作为假去角组,剩余犊牛根据两种去角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烧烙组和去角膏组,每组18头犊牛(8头公犊牛,10头母犊牛),并对犊牛进行情感测试(游戏行为测试和判断偏差测试)。结果表明,在去角后6~8h犊牛游戏行为时长显著低于去角前(P <0.05)。与未去角组相比,两种方式去角后犊牛的判断偏差测试无差异(P> 0.05)。但在第1次和第2次测试中,去角膏组犊牛在去角后对40%饱和度红色图片的反应时间有上升趋势(P <0.10),两种方式去角后犊牛的游戏行为、判断偏差测试无显著差异(P>0.05)。烧烙和去角膏均会引发13日龄犊牛去角疼痛,但仅导致积极情感降低且在18h后影响消失。因此,犊牛在低日龄去角是一种生产中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6.
基于EDEM的猪粪接触参数标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准确快速获得畜禽粪便的接触参数,该研究通过物理堆积试验与仿真方法对猪粪接触参数进行了标定。测定了不同含水率下猪粪的堆积角,建立了含水率与堆积角的回归方程;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球体粘结模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模拟;采用筛选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Design,P-BD)对10个初始参数进行了筛选,发现JKR(Johnso-Kendall-Roberts)表面能、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对猪粪堆积角影响显著;并根据响应曲面试验设计(Box-BehnkenDesign,B-BD)建立了堆积角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得到了3个显著性参数值分别为JKR表面能0.03J/m~2、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0.27、颗粒间碰撞恢复系数0.54;将仿真所得堆积角与物理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相对误差为4.27%。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标定方法能准确模拟物理堆积试验,可为畜禽粪便接触参数的标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针叶树种单根抗拉强度与其微观结构和纤维的内在联系,为筛选合适的水土保持、边坡防护树种提供理论基础,对油松、落叶松2种北方常见树种的根系进行抗拉强度、根系解剖结构以及根系分子离析、微纤丝角测定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油松、落叶松根系抗拉强度和根系直径负相关,呈幂指数关系;对所测定的9个指标进行分析后得出,根系抗拉强度与管胞在根系横截面所占的面积比、管胞长宽比、管胞长度均呈正相关,管胞微纤丝角对根系抗拉强度的影响最大,两者呈负相关;油松根系管胞长度、长宽比显著大于华北落叶松,而管胞微纤丝角小于华北落叶松,所以使其根系拥有较华北落叶松更大的抗拉强度,具有更好的根系固土护坡作用。  相似文献   
138.
为探索谷蠹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储藏小麦蛋白结构的影响,该文以谷蠹种虫感染后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对谷蠹不同发育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侵害后小麦中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lutenin macropolymer,GMP)、沉降值、面筋蛋白持水力、蛋白二级结构、巯基(-SH)、二硫键(-S-S-)及面筋显微结构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谷蠹发育的4个阶段,GMP、沉降值、β转角总体呈增加趋势,-SH、β折叠比例变化与之相反;面筋蛋白持水力、-S-S-和α螺旋比例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无规卷曲比例变化则与之相反。卵期谷蠹危害较小,只有β转角和面筋蛋白持水力有显著变化(P0.05);幼虫期和蛹期谷蠹危害严重,与相同试验条件下相应时期的无虫小麦对照样相比,GMP、无规卷曲和β转角比例及沉降值均显著增加(P0.05),面筋蛋白持水力、-SH、-S-S-、α螺旋和β折叠显著减少(P0.05)。面筋蛋白显微结构显示:随着谷蠹在小麦籽粒内部发育,面筋表面粗糙程度加重,微纤维状丝增多,结构疏松散乱,断裂严重,至成虫期时,面筋结构已无法识别,因此在实际储藏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成虫的数量,还应注意及时控制谷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9.
为了对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诊断与评价,通过文献计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国内外耕地退化评价文献内的高频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的指标体系(TIS)。同时以拜泉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土壤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最小指标集(MIS)。结果表明:(1)TIS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侵蚀特征因子4类共11项指标:腐殖质层厚度、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坡度、垄坡角、沟壑密度、容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前6项指标组成了MIS。(2)研究区未退化土壤占12%,轻度退化土壤占12%,中度及以上退化土壤占76%。坡度可能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坡度与垄坡角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此外,施用农药、化肥以及连作导致土壤酸化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40.
为满足农业遥感监测系统的供电需求,减少化学电池对水和土壤的污染,提出一种脱涡致振式压电风力发电机,并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脱涡致振式压电风力发电机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迎风角、压电振子长度及风速对压电振子变形量的影响,并对发电机样机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均存在两个最佳迎风角,使发电机输出电压较大,压电振子长度为60、78mm,风速为7.6、11.6、12.4m/s时的两个最佳迎风角分别为(35°,135°)、(45°,125°)、(50°,120°)和(35°,120°)、(40°,115°)、(45°,110°)。当迎风角为120°时,存在最佳风速,使发电机输出电压达到最大;随着压电振子长度的增加,最佳风速由12.4m/s降低到8.4m/s,其对应的最大输出电压由16.6V增加为16.8V。当外接电阻为150kΩ、迎风角为30°时,试验测得最大输出功率为1mW。研究表明,根据实际风速确定合理的迎风角及压电振子长度可提高发电机的发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