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343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25篇
  66篇
综合类   1921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725篇
植物保护   71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7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清2个地区的棉花花生间作农田中的棉蚜和花生蚜,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进行了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测定;使用增效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 DEM)、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 PBO)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3种增效剂进行了增效剂效果试验;并检测了2个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花生蚜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临清和巨野2个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倍和54.6倍;而花生蚜对吡虫啉则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2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3.7倍和8.3倍。防治花生蚜的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巨野种群中,PBO、DEM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到3.63、1.95,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在临清种群中,PBO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3.05,而DEM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蚜的代谢酶活力测定发现,巨野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P450和GST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临清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和GS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P450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间作农田中2种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需要合理施药延缓抗药性的增强,同时推断P450和GST在花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春香桔柚属于杂柑类品种,从日本传入我国,经过合理栽培与管理后生产出大量优质果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对此,文章对春香桔柚的主要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生长习性、果实性状以及环境适应性等等,并探究该品种的栽培技术。通过科学根植苗木、浇水施肥、做好果实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使春香能够旺盛生长,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清香爽口的健康果实。  相似文献   
93.
苹果绵蚜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对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蚜小蜂寄生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4.
为明确陕西关中地区麦蚜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兴平、礼泉、凤翔、岐山、扶风地区麦田禾谷缢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异丙威、毒死蜱、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等7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其中凤翔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达到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72.5),岐山和扶风种群对该药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1.4、29.9);5个地区的禾谷缢管蚜对溴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异丙威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较低,表现为敏感、敏感性下降或者低抗性;5个地区的试虫对氟啶虫胺腈均表现为敏感。分析认为,高效氯氰菊酯不适合用于关中地区禾谷缢管蚜防治,氟啶虫胺腈作为一种新型杀虫剂,可以在该虫防治中推广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其他几种杀虫剂可以在禾谷缢管蚜的防治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5.
采用48℃恒温水浴热胁迫法对玫烟色棒束孢7个菌株进行了耐热性测定。结果表明,热胁迫45 min后,不同菌株的残存活孢率差异显著,其中IF-502、IF-904和IF-9606菌株耐热性较强,残存活孢率均达50%以上;IF-7606菌株耐热性最差,残存活孢率仅为28.70%;IF-14、IF-511和IF-609菌株耐热性居中,残存活孢率34.72%~36.00%。对耐热性强的IF-502、IF-904和IF-9606三个菌株对麦长管蚜若蚜的致病力测定表明, IF-904菌株在1×10~7孢子/mL时对麦长管蚜的致病力最高,校正死亡率达88.20%,致死中时最短,为2.67 d。  相似文献   
96.
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著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  相似文献   
97.
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松大蚜属常见的松树类害虫,在城市园林绿化松树上很常见,主要危害松树有油松、雪松、白皮松、樟子松等。危害方式以剌吸嫩枝或嫩叶汁液造成枯针、枯枝、落叶,严重时树木植株死亡。本文总结了松大蚜在城市园林绿化松科类树种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了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为今后园林绿化管理和森林经营活动中开展科学有效地防治提供技术借鉴,确保生态绿化成果安全。  相似文献   
99.
采用冷浸法按溶剂与植物干粉6:1体积比对大蒜、葱、韭菜和辣椒4种植物样品浸泡提取.在提取物浓度为l g/mL下,测定了各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结果表明:辣椒、大蒜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蚜均表现出较好的忌避作用.辣椒乙醚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最佳,忌避率平均为0.64;其次忌避效果较好的为大蒜丙酮提取物,忌避率平均为0.62.忌避效果较低的为葱乙醚提取物,忌避率仅为0.25.  相似文献   
100.
苹果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作者注:昆虫分类体系有变动,原半翅目和同翅目昆虫现划归半翅目),是危害苹果属部分植物的重要害虫。笔者以生产无公害果品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观察和防治试验示范实践,并结合苹果树的年生长规律、苹果园的管理特点等,总结出一整套苹果绵蚜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