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4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篇 |
农学 | 166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22篇 | |
综合类 | 1164篇 |
农作物 | 139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75篇 |
园艺 | 168篇 |
植物保护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桑椹菌核病的危害是制约果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针对生产实践中存在因桑树花期识别困难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桑椹菌核病严重危害的情况,探究以易于观察的桑树开叶数辅助花期识别确定防治适期的可行性。连续3年对大10、红果2号、白玉王、嘉陵30号4个花叶同开果桑品种的开叶数与花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花叶同开的果桑品种开叶数与花期高度吻合:84%以上植株的开叶数达4片叶时即为初花期;84%以上植株的开叶数达6片叶时为盛花期;81%以上植株的开叶数达8片叶时为谢花期。采用常规化学药剂进行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时,依据开叶数确定防治适期与通过花期判断确定防治适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且2组试验的校正防效均91%。初步认为,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通过桑树的开叶数观察辅助花期观察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32.
通过考种分析表明,稻小球菌核病可造成寒地水稻减产7.6 ̄32.5%,糙米率下降2.7 ̄6.0%,其中,穗重型品种的减产幅度高于穗数型品种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3.
34.
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是构成桑椹酒的主体气味因子。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39个特征峰,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3%。其中,质量分数排在前7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81%)、二十五烷(12.66%)、二十一烷(12.3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77%)、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硫酚(7.26%)、十八炔酸甲酯(5.01%)和十五碳酸(4.65%)。桑椹利口酒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酯类化合物形成了酒香的主体气味:呈优雅浓郁果香,且甜中带有淡淡酸果味。 相似文献
35.
紫花苜蓿菌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普遍发生于豆科牧草的病害之一,笔者根据国内外现有资料,系统综述了紫花苜蓿菌核病的主要病原、分布与危害、症状、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37.
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广西叶用桑树品种的果实,通过分析桑特优2号和桂桑优12果实的营养品质,并与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蓝莓品种(杰兔)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叶用桑品种的桑果营养成分丰富,两者之间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与粤椹大10的营养成分含量也普遍不显著,其部分营养成分甚至高于粤椹大10.两种叶用桑品... 相似文献
38.
采用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RH CM)培养ICR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发现由囊胚分离的ES细胞传代后ES集落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囊胚更适合作为ES细胞分离克隆的材料。以RH CM为培养基的试验组ES细胞传代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8 h,对照组传代的时间间隔平均为78 h,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RH CM能够促进ES细胞贴壁增殖和ES集落的形成,有效地维持ES细胞未分化状态。试验中设计的3 种培养条件对原代ES集落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对传代后的ES集落的形成和传代的代次有显著差异。其中以MEF作饲养层,添加RH CM培养基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