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24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实验采用改良的CTAB法成功提取南瓜发芽根尖细胞DNA,其质量和纯度达到与试剂盒提取DNA相当水平,产率高于试剂盒提取DNA的产率。实验证明该方法提取的DNA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在南瓜杂交种子纯度快速检测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以2个小麦基因型鉴-864(耐性)和扬麦5号(敏感)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铝胁迫下小麦根系伸长、根尖铝含量、根尖细胞壁过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铝浓度的提高,小麦根系伸长受铝抑制程度加剧,根尖铝含量也明显升高;但敏感基因型根尖铝含量较高,根系伸长受抑程度更为明显。在铝胁迫下,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可溶态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和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APX)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细胞壁离子键结合态GPX和CAPX的活性则随着铝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升高,H2O2含量也呈现类似的趋势;而敏感基因型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和H2O2积累更为明显。因此,铝胁迫下,小麦敏感基因型根尖细胞壁离子键结合态GPX和CAPX活性升高而引起H2O2积累,促进根系木质化和细胞壁氧化交联,导致根细胞壁刚性提高而伸展能力降低,是其根系伸长受到严重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小麦根尖染色体制片的最佳技术参数,并对小麦远杂组培苗进行倍性鉴定。[方法]以品种郑麦9023为材料,通过种子催芽、种子根根尖压片试验对小麦根尖的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的技术参数,用于小麦远杂组培苗的根尖染色体压片试验,并对其倍性进行鉴定。[结果]利用冰水混合物处理根尖可代替浓度0.1%秋水仙素的作用;根尖的酸解时间宜控制在9.5~10.0min;夏季染色时间宜在5 min以内,冬季染色时间宜在10~15 min。经染色体压片计数得到该小麦组培苗的染色体数为21条,鉴定其为小麦单倍体苗,可进行下一步育种。[结论]该研究对指导单倍体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一、苗未的准备裸根苗木的特性:裸根苗在起苗和运输的过程中会损伤一部分根系,造林以后需要立即长出新的根尖生长点和愈合根系上的创伤。裸根苗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根系原有的菌根结构受到伤害。裸根苗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苗木本身所储存的水分和营养,在栽植以后必须重新建立根系与土壤之间的接触。裸根苗在山区的运输省时省工,成本低,受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65.
为探寻植物根尖组织对尿素的传感能力和两者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以海藻酸钠—淀粉凝胶作固定剂,将玉米、辣椒、花椰菜和黄瓜的根尖分生组织固定到2片核微孔膜之间,制成“三明治”式尿素传感膜,然后将其固定并密封到玻碳电极上,制成植物根尖分生组织传感器。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和时间—电流曲线法测定尿素与玉米、辣椒、花椰菜和黄瓜的根分生组织传感器互作所产生电化学信号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4种植物根尖分生组织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尿素均呈现明显的函数关系。根分生组织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尿素传感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辣椒、花椰菜和黄瓜分别在10-8~10-4、10-16~10-6、10-19~10-10和10-20~10-10 mol·L-1的尿素范围内呈现类似于酶和底物响应的酶促反应特征(联动变构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玉米、辣椒、花椰菜、黄瓜和尿素的联动变构常数Ka(类似于酶—底催化动力学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7.197 0×10-9、4.537 0×10-16、9.908 5×10-20和6.462 8×10-21 mol·L-1,表明玉米对尿素的传感能力至少比其他3种植物差7个数量级以上。在以尿素为唯一外源氮营养的条件下培养玉米和辣椒,实验结果证明,在低于玉米传感尿素能力下限(1×10-10 mol·L-1)时,玉米10~15 d枯黄死亡,而辣椒可以正常生长。证明联动变构常数Ka反映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对尿素的真实传感能力,而且玉米对尿素的传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66.
2009年总目次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6):I0001-I0006
品种与栽培 蓖麻的综合利用现状……潘国才,丁爱华(1-001) 低温预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高汝勇(1-003) 沈阳市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品比试验研究……田兴隆,于飞,籍平(2-001) 沈玉糯32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张海波,张洪钧,杨辉(2-004)  相似文献   
67.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源头丹江口库区水质进行检测,测定了丹江口库区3个水样点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并进行方差检验.结果表明:渠首S1和大石桥S3的水质已受污染,污染程度尚不严重;位于库心的S2水质清洁,没有受污染,这与库心受周围影响小,自净能力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68.
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苗期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为A(NaCl∶Na2SO4=1∶1)、B(NaCl∶NaHCO3=1∶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D(Na2SO4∶Na2CO3=1∶1)、E(NaHCO3∶Na2CO3=1∶1)5种混合盐,分别以25 mmol.L 1、50 mmol.L 1、100 mmol.L 1、150 mmol.L 14种盐浓度,模拟出20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根系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指标,以了解紫花苜蓿根系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盐浓度为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混合盐碱对根尖数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升高,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A、B处理的根长分别在盐浓度为25 mmol.L 1和50 mmol.L 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0 mmol.L 1)增加50.7%和37.9%,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盐浓度达到150 mmol.L 1时,A、B、C、D、E的根系总长度分别比对照减少26.6%、37.7%、51.6%、37.0%和55.7%,差异显著。A、C、D组处理下仅在25 mmol.L 1时,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1.1%、43.4%和12.7%;在浓度为150 mmol.L 1时,E处理下根表面积显著减小,比对照减少49.6%。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胁迫下抑制根系的生长;在高盐浓度下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加,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9.
为探明家用洗涤剂对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及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优质青皮蚕豆(Vicia faba)为材料,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和洗发水4种洗涤剂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在浓度0.10%、0.20%和0.30%,洗发水浓度在0.05%、0.10%、0.20%和0.30%都会不同程度地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CK),其微核率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上升,其中洗发水处理组的细胞微核率最高,除浓度0.05%外,与其他3种洗涤剂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4种洗涤剂均对蚕豆根尖细胞产生一定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70.
黄河冲积平原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良全根调查方法,于生长季节末期对黄河冲积平原3a、6a、9a三个林龄的中菏1号杨树(Populus deltoites cv.‘Zhonghe-1’)人工林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直径小于2 mm的细根生物量、比根长、根长密度、表面积、体积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各林龄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尖数、细根表面积、细根体积总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林龄之间、土层之间差异明显.细根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较为均匀,但林龄之间、以及距树干不同距离仍表现出明显差异.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规律为林地土壤改良和培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