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林业   5095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212篇
  547篇
综合类   2626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89篇
园艺   378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柠条生物特性分析与产业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柠条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及平茬复壮的研究,论述了柠条如何进行发展推广,提出了柠条进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我国北方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2.
[目的]分析主导风向下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天然胡杨河岸林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沙尘输沙量及粒度特征,为该区天然河岸林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两个迎风面样地(Y1,Y2)和两个背风面样地(B1,B2)近地表10,30,50,100和150 cm这5个高度的沉积物,再由Microtrac S35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沙样粒度特征。[结果](1)4个样地沙尘水平通量皆遵循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分布,总输沙量呈现:Y1>Y2>B1>B2,各样地随着离地表高度的增加输沙量呈减少趋势。(2)背风面相较于迎风面输沙量降幅在35%~80%之间,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河岸林具有较显著的防风固沙效益。(3)各高度沙粒平均粒径为80~93μm,以极细沙为主,粒径频率曲线呈单峰分布,沙尘组成简单,以局地沙源为主。[结论]研究区天然胡杨河岸林背风面输沙量低于迎风面、平均粒径小于迎风面、分选性优...  相似文献   
973.
<正>近些年,每年进入夏季后,在敖汉旗的乡村随处可以看到三五结对的人到山上捡蘑菇、挖野菜、摘山杏、打沙棘果,很多农民农闲时靠捡山货能卖1万多元,还涌现出了一批靠收购山野货致富的经纪人。敖汉旗土地总面积8300km~2,总人口60万人。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沙地面积以每年4667hm~2的速度递增,到1975年,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17万多hm~2,水土流失面积达64万hm~2,形成了沙  相似文献   
974.
基于红外气体分析技术,对陇东黄土高原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不同林龄(12,14,15,18a)刺槐林土壤碳通量进行定位监测,同时以荒草地为对照,分析土壤碳通量日、季变化及组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碳通量日变化差异显著(P0.01),日变化趋势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单峰曲线,13:00—15:00达到最大值,最小值出现在2:00—5:00;不同季节间土壤碳通量差异显著(P0.01),具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土壤碳通量为冬季的8.78~20.32倍;刺槐林春季土壤碳通量以自养呼吸为主,夏、秋两季以异养呼吸为主,冬季自、异养呼吸贡献率基本一样,荒草地春、夏、秋3季以异养呼吸为主,冬季与林地表现一致;刺槐林年土壤CO_2排放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年排放量2 069.63~4 590.35g/m~2,荒草地土壤CO_2年排放量2 806.27g/m~2,低于18a刺槐林,高于其余各林龄。研究结果为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土壤的固碳效应及经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5.
《土壤通报》2017,(5):1233-1239
为了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节肢动物对林分类型的响应,2016年8月末对安徽省铜陵市横冲流域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三种坡位下的两种林分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捕获的土壤节肢动物隶属7纲14目;(2)在上坡位,两种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各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坡位,栎木林下的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P=0.004)、多度(P=0.000)、Shannon多样性指数(P=0.005)和DG指数(P=0.021)显著高于杉木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P=0.011)显著低于杉木林;在下坡位,栎木林下的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P=0.046)、多度(P=0.000)和DG指数(P=0.032)显著高于杉木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P=0.047)显著低于杉木林。  相似文献   
976.
密云区板栗林下水土流失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使,板栗成为密云区分布面积最广、种植数量最多的经济林种,种植面积达2.105万hm2,其中68%的板栗林分布于密云水库上游浅山丘陵区。板栗特有的管理、收获方式造成林下土地长期裸露、松动,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进而导致土壤粗骨化、砂砾化,植被难以恢复,形成恶性循环。密云区积极开展板栗林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原有治理模式基础上进行探索、突破、优化,推进精细化治理,形成了以坡度进行分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封禁措施和林下经济措施相结合,以政策性补贴进行推动的板栗林下生态保护和治理模式,治理效果明显,对推进密云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首都水源安全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7.
晋西北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有油松、小叶杨和柠条三种,通过对各树种的生长特性与区位环境适宜性评价认为,油松在该区的适宜栽培立地条件为黄土阴沟坡、黄土梁峁阴坡;小叶杨的适宜栽培立地条件只有沟谷、川滩等低洼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其余大部分地类不适宜小叶杨的生长;柠条是该地区快速绿化、控制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78.
经过十几年的整治 ,罗定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但还存在“上绿下赤”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现有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单一 ,大多数是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 ,并且不注意人为促进水土流失区的生态修复。因此 ,必须对现有水土保持林进行改造 ,并采取封山育林、封山禁牧等方法促进水土流失区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979.
长江中上游地区马尾松水土保持林立地分类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建立了长江中上游地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水土保持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系统,为长防林体系建设的规则计划,森林营造,经营管理,效益计量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0.
将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次结构合理、郁闭度为0.68左右,蓄水固土功能最优的林分定义为马尾松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林分,从制表单元、编表样本、模型建立到数表编制,系统地论述了长江中上游马尾松水土保持林优良林分生物量生长过程表的制表过程,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经营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