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5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在第六次二类调查中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林相图,掌握了Arcgis软件在绘制林业专题图的一般过程和技巧,通过具体介绍.以促进该技术在基层林业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数字林相图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八五”课题的研究,阐述了数字林相图的建立过程及其在实际与科研中的应用,并就提高数字林相图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3.
本文主要论述了运用RS和GIS技术绘制林相图的流程、具体步骤.对利用RS和GIS技术制作的林相图的优点做了阐述,并指出制作过程中应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正>根据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对林业规划设计内业成图过程的了解,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对调查成果的需求确定目标:1支持森林资源小班数据库的建立,并设有标准输出、输入接口,便于森林资源统计;2支持用扫描图像及数字化仪输入方法获取空间数据的采集;3支持地形和遥感(航片、卫片)资料的输入;4支持航片和卫片的转绘;5合理安排各种境界线及管理;6自动完成面积的求算及平差;7自动完成林相图注记和着色;8支持部分图附件的自动生  相似文献   
25.
三维虚拟林相的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罗传文 《林业科学》2003,39(3):169-171
虚拟现实 (virtualreality)又称为临境技术 ,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人 -机交互能力的现实模拟技术。它的基本特征是“临境感”和交互性 (interactive)。“临境感”是指虚拟的事物给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交互性”是指用户通过视觉或其它感官与计算机对话和操作。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森林进行模拟是林学家和生态学家的梦想。国外一般使用林窗模型在时间轴上对森林进行模拟 (Runkle ,1 981 ;Whitmore ,1 989;Bugmann ,2 0 0 1 ) ,林窗模型对森林的模拟是要素指标模拟 ,一般不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6.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图面资料是为正确指导林业生产,实现森林资源合理经营、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森林资源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大和深化,林业用图要表现更多更新的内容。现行林业图面资料的编绘形式、编绘方法、色标的运用等显然跟不上生态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7.
吴君 《热带林业》2004,32(1):46-48
用计算机绘制林相图主要有六个工作流程:扫描、数字化、图幅定位、建立拓扑关系、图层编辑和专题图的编排。本文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两方面深入,逐步介绍了制图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论述了绘制林相图的具体方法与步骤,以及各个制图软件的功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28.
三维可视化能够使抽象概念且难以直接感知的空间现象现实化以及直观化,利用此技术可以对林地植被进行模拟,虚拟演示林地分布情况,能够获得各种超越现实的空间感知的经验。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乌川湖村作为实验区,以1∶10 000的地形图、分辨率为0.5 m的航片以及2013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等为数据源,充分利用各种数据的优势,把各种数据融为一体,突破了传统的二维林相图,探索出了基于GIS平台的三维林相图的制作,通过三维林相图的制作,不仅能够体验三维森林景观空间变化,立体的、多角度的了解森林组成,直观了解森林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还能够进行查询以及定位功能,方便了林业部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29.
30.
基于SPOT 5卫星遥感数据的林相图更新系统的研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SPOT 5卫星遥感数据的林相图更新系统的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建本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所具有的主要功能,最后总结了该系统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