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380篇
基础科学   95篇
  141篇
综合类   3295篇
农作物   56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84篇
园艺   834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65年   28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29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探究杨梅肉葱病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20年生东魁杨梅为试材,测定了肉葱病发生的不同阶段杨梅果肉中的6种植物内源激素、11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在发病初期发病果肉中的植物内源激素吲哚丁酸和茉莉酸合成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发病中后期发病果肉中的吲哚乙酸、水杨酸、脱落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11种主要营养元素中,钙、磷和钾元素在发病中后期时在发病果实中的含量要略低于正常果实,其它元素无明显差异。说明病果实在发病不同时期分别上调了生长类激素IBA和IAA合成量,并加速了果肉生长,在发病中后期大量的合成ABA,导致果核与果肉产生离层。于此同时果实中防御类激素JA和S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是果肉与果核分离产生伤口而形成的一种防御反应的体现。为了防控肉葱病发生,建议在果实硬核前期及时补充钙、磷和钾,减少促进果实膨大的肥料和膨果药剂使用。此外在大雨过后,加强果园排水,同时避免大量灌溉导致的果肉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52.
以8年生‘东魁’杨梅为试材,调查了不同树形对杨梅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形能够使树高降低约50%,并能使果实成熟期提前1d以上。果实色差方面,开心形和圆头形在果实的明度L*、色调角h?和蓝绿值b*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果实营养指标上,开心形和圆头形得到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所有处理中,开心形得到杨梅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而总多酚、总黄酮、总糖和Vc含量显最高,表明开心形树形有利于杨梅果实多种营养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 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 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50值在3.25~68.73 mg/L之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00株杨梅褐斑病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在0.15~2.17 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97?.22 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4.
稻鸡轮作生态牧业的主要效益与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新港村11组计某,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以每亩(1亩=667m^2)支付季节性土地流转租金150元,承租农田30亩,实施“稻-鸡”轮作生态种养生产模式。冬春季养殖肉鸡,夏秋季种植单季晚稻。鸡粪无偿提供给转包农户,增加土地肥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选择‘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设施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效应。经过3年的试验,通过对‘东魁’杨梅物候期的记载,产量、效益的统计,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钾含量、Vc含量等质量指标的检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促早、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本研究对优化和推广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56.
57.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作物学报》2008,34(8):1464-1469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 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 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盖免耕模式分别提高40.8%、7.5%和36.7%、2.0%; 高桩翻耕能促进水稻群体生长, 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充分利用光能, 增强光合作用; 稻草还田以高桩翻耕模式的增产效果最好, 比高桩免耕、覆盖免耕分别增产5.8%和9.0%。以高桩翻耕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好。  相似文献   
58.
针对东魁杨梅因树势旺长而形成不结果或少结果的情况,目前各地基本采取减少施肥和合理修枝等方式,以培养中庸树势为基础获得丰产。但通过上述途径解决结果问题以后,又因为施肥量减少,影响果实品质的提高。近年来,黄岩果农提出了大果优质的技术研究,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增肥(简称:膨大期追肥),促使树体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59.
针对上虞‘深红种’杨梅成年树结果特性,从中耕除草、扩穴培土、合理施肥、科学修剪、花果管理、冬季清园、病虫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标准化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开发有效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以控制凋萎病对杨梅的危害。【方法】研究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及营养溶液对凋萎病菌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培养2、4、6、12和24 h后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个凋萎病菌菌株分生孢子侵染杨梅后5、7、9、11、13和15 d后的影响。【结果】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凋萎病菌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都有着显著性的影响。20~30℃和25~35℃分别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相对湿度等于或者高于60%时分生孢子培养48 h萌发率接近或者超过50%,最适合侵染的相对湿度是60%~80%。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水里都能萌发,但是萌发率较低,0.1%(w)浓度的葡萄糖、马铃薯煎汁、蔗糖、硝酸钾、磷酸二氢钾内分生孢子都能较好地萌发。【结论】杨梅凋萎病菌能够在大范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完成萌发和侵染,并且分生孢子可以利用多种营养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