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明确巨尾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和气味特征,阐明其来源和释放机理,为巨尾桉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技术,测试不同含水率下巨尾桉心材和边材释放的VOCs成分、气味化合物气味特征和气味强度等指标。【结果】巨尾桉共释放41种VOCs,其中13种是气味化合物,桉叶油醇、樟脑、莰烯是巨尾桉释放的主要单体气味化合物,且巨尾桉心材和边材释放的萜类气味物质差异显著,龙脑和γ-松油烯仅存在于巨尾桉心材。木材含水率显著影响巨尾桉气味化合物中萜类、醛类、烃类和醇类等组分的释放,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边材气味化合物释放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心材气味化合释放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受含水率的影响边材释放物中质量浓度变化显著的组分是萜类和醛类化合物,而心材释放物中变化明显的组分是萜类和醇类。含水率高于30%时,心材气味化合物释放量显著高于边材,含水率10%~30%时则释放量明显低于边材。萜类是构成VOCs和气味化合物的最大组分,释放出樟脑气味和松香味。醛类化合物是第二大组分,主要贡献果香味。樟脑和果香气味是巨尾桉的主要气味特征,甜花香、杏仁油、松香...  相似文献   
122.
采用质量法、体积法及排水法测定了邓恩桉种源幼龄材树皮率、心材率和基本密度,结果表明:5年生邓恩桉重量树皮率、体积树皮率、心材率、基本密度分别为17.003%、15.139%、16.950%、0.484 g/cm3。3个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10个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属于中等密度,满足纤维用材要求。  相似文献   
123.
芳香植物日本花柏天然耐久,富含精油。日本花柏心材和边材的精油组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心材与边材精油组分均主要由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心材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为δ-杜松醇(40.64%)和β-荜澄茄油烯(12.67%);边材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为α-杜松醇(29.98%)和α-依兰油烯(10.18%)。日本花柏心材和边材精油的挥发性组分不同,日本花柏心材精油中最高含量的δ-杜松醇为木材抗白蚁活性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化感作用。日本花柏心材精油在环境友好型农药开发上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4.
灰木莲树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际测定,分析了灰木莲的密度、树皮率、生材含水率及心材率,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呈减少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亦呈减少的趋势,生材密度的平均值为0.873g.cm-3。灰木莲的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呈增大趋势,随着树高增加,呈大—小—大—小的趋势,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408 g.cm-3。灰木莲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小—大—小—大的趋势,生材含水率的平均值为115.3%。灰木莲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16.6%和19.0%。灰木莲的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心材百分率平均值为9.5%。  相似文献   
125.
用甲醇和丙酮分别对长白落叶松心材进行热回流提取,并对2种提取物蒸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蒸馏产物进行分析.甲醇提取物的蒸馏产物中有9种主要化学成分被鉴定,占总量的 88.598 %,其中有酯类(4种,48.169 %)、酚类(3种,20.344 %)、酸类(1种,11.740 %)、菲类(1种,8.345 %)共4类化合物;丙酮提取物的蒸馏产物中有19种主要化学成分被鉴定,占总量的 65.076 %,其中有酚类(8种,19.965 %)、菲类(4种,8.987 %)、酸类(2种,15.738 %)、酯类(2种,16.160 %)、茚类(1种,3.172 %)、萘类(1种,0.550 %)、烯类(1种,0.504 %)共7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了解檀香Santalum album L.人工林心材和边材的矿质养分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檀香心材的形成过程提供参考。方法 以海南尖峰岭21年生檀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东、南、西、北4个方位在髓心、心材中部、心材外部和边材部位分别取样测定主要矿质养分——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的含量,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海南尖峰岭21年生檀香人工林不同矿质养分含量在心材和边材的分布规律因元素种类而异。P、K、Ca含量在径向自外向内依次降低,边材、心材外部、心材中部以及髓心的P质量分数依次为0.153、0.032、0.020和0.020 g·kg-1,K质量分数依次为1.883、0.529、0.190和0.182 g·kg-1,Ca质量分数依次为2.414、1.417、1.321和1.281 g·kg-1。边材中P、K、C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心材(P<0.01),而N的分布规律相反,心材中的N含量显著高于边材(P<0.01)。Mg含量在径向上差异不显著(P=0.132)。各矿质养分含量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檀香心材形成过程中P、K、Ca元素会逐渐由心材转移到边材中进行循环利用,以提升养分利用效率。N在心材中保持较高含量,表明檀香能从寄主植物或土壤中获得足够的N源。  相似文献   
127.
对2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单株材积、湿心材、通直度、尖削度、树皮厚度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差异极显著(Sig.0.01),存在广泛变异,重复力高(R0.58);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材积、湿心材材积、树皮材积、通直度、尖削度、不同高度直径间显著正相关;单株材积与树皮材积(r=0.992)、湿心材材积(r=0.596)呈线性相关。利用综合评定法评价无性系,当入选率为20%,初步选出624、609、616、629和623等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单株材积、地径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30.49%、11.12%和15.60%。  相似文献   
128.
火力楠树皮率、心材率及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火力楠的密度、树皮率、生材含水率及心材率,采用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采用体积法及质量法测定树皮率。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呈减少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生材密度的平均值为0.976 g/cm3。火力楠的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呈增大趋势,随着树高增加,呈大-小-大-小的趋势,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546g/cm3。火力楠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小-大-小-大的趋势,生材含水率的平均值为85.13%。火力楠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13.80%、14.29%。火力楠的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心材百分率平均值为35.0%。  相似文献   
129.
油松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行山石灰岩区4个林龄与密度不同的油松人工林内选取40株样木,用联苯胺染色法对其上截取的350个圆盘的心、边材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对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干4个方位的心、边材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边材宽度在距基部0.50~1.00 m以上到距树梢2.46~3.22 m以下相对恒定,而心材半径、心材面积与边材宽度随树高增加持续减小,横截面直径较好地解释了心、边材量的轴向变异;心、边材量的株间变异很大,胸径对此变异的解释能力高于其他树木变量;4个林分的心、边材量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林分尺度的心、边材量与林分生长水平及林龄的变化趋势一致;油松心材的起始形成层年龄为13年,心材年轮数随形成层年龄而增加,后者可解释前者变异的97.9%;形成层年龄为40年与60年时,心材年轮数的增长率分别为0.5年轮·a~(-1)与0.7年轮·a~(-1).研究认为用林分调查因子预测油松心、边材量及心材年轮数的变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0.
兴安落叶松边材心材生长特征的种源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长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7个代表不同气候地理条件(7个种源:塔河、满归、根河、新林、三站、乌伊岭、鹤北)的26年生兴安落叶松为对象,比较不同种源树木的边材/心材生长和异速生长关系,探索种源地气候条件对边材/心材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DBH)、边材宽度(SW)、边材面积(SA)、心材半径(HR)、平均边材生长速率(MSGR)等生长特征参数的种源间差异显著,其中最南种源地鹤北的生长特征参数的平均值最大,三站的平均值最小.种源也显著地影响SA、心材面积(HA)与MSGR的关系,但对其生长特征参数与DBH的异速生长关系和心边材比率(HSR)没有显著影响.SW,HR,HSR和MSGR分别与DBH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而SA和HA与DBH则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除了三站种源之外,种源地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都显著地影响兴安落叶松的SA和MSGR.兴安落叶松边材/心材生长特征因长期适应不同种源地的温度和降水等环境条件而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生长速率差异而不是改变其生长格局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