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39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8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12篇 |
农学 | 449篇 |
基础科学 | 1421篇 |
1454篇 | |
综合类 | 4376篇 |
农作物 | 287篇 |
水产渔业 | 141篇 |
畜牧兽医 | 2009篇 |
园艺 | 360篇 |
植物保护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27篇 |
2022年 | 310篇 |
2021年 | 327篇 |
2020年 | 307篇 |
2019年 | 389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288篇 |
2016年 | 328篇 |
2015年 | 355篇 |
2014年 | 554篇 |
2013年 | 551篇 |
2012年 | 688篇 |
2011年 | 697篇 |
2010年 | 648篇 |
2009年 | 638篇 |
2008年 | 718篇 |
2007年 | 675篇 |
2006年 | 540篇 |
2005年 | 504篇 |
2004年 | 409篇 |
2003年 | 336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244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探索毛竹笋材两用林平衡施肥技术,在三明市三元区中村对毛竹笋材林设立固定样地,开展平衡施肥对竹林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P、K配比为1∶0∶39∶0.33时,笋材两用竹林的新竹平均胸径最大,新竹株数也在较高水平,配合施用少量的有机肥(有机含量≥50%,N、P、K按干计为6%)和炭质肥(竹炭15%+竹醋液5%+动物粪便72%+废菌棒8%)能有效地提高新竹数,降低退笋率。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红壤旱坡地土壤侵蚀严重和渗漏淋溶强烈并存的现状,为探讨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氮素径流和渗漏损失特征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选择赣北红壤旱坡花生地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处理: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 kg·hm–2)、减1/6施氮量(N1/6)、减1/3施氮量(N1/3)、减1/2施氮量(N1/2)和不施氮(N0),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1)与N100%处理相比,N1/6和N1/2处理的花生产量和植株吸氮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N100%处理相比,N1/6和N1/2处理在主茎长、株高、冠幅、饱果数和原始分枝数等农艺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N100%处理相比,N1/6、N1/3、N 相似文献
993.
该文研究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温室滴灌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耗水进行综合评判的可行性。于2015和201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的日光温室内,以滴灌番茄为研究对象,参考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分别在开花坐果期和成熟采摘期进行充分灌溉、轻度亏缺和中度亏缺,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调亏灌溉制度温室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指标、耗水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阶段水分亏缺条件下,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指标和蒸发蒸腾量指标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品质指标则相反。轻度亏缺对番茄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小(两者的品质综合评判指数为0.135和0.138,0.125和0.124),采摘期轻度亏缺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的综合评判指数高于花果期轻度亏缺处理,且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较低;花果期中度亏缺的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的综合评判指数与采摘期中度亏缺相近,但前者的总蒸发蒸腾量低于后者。因此,推荐水资源充足地区可采用在成熟采摘期轻度亏缺的灌溉模式,而水资源短缺地区采用在开花坐果期中度亏缺的灌溉模式。研究可为温室调亏滴灌制度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水分特性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探究黄河泥沙容重与水分运动特征参数的关系,优选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最佳容重设计,运用土壤的概念和性质进行类比研究。根据不同容重条件下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的实测值、van Genuchten模型中进气吸力相关参数?和经验参数m的模拟值,分别建立经验模型,相关系数0.992~0.995(P0.01),决定系数0.938~0.990,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77%以内。研究结果:1)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均随黄河泥沙容重的增大而减小;2)黄河泥沙中非毛管孔隙度占比高,渗透初期非饱和导水率大,在低吸力段迅速失水;3)黄河泥沙容重为1.5 g/cm3毛管孔隙度最大,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水分的保持。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实践过程中对黄河泥沙充填层进行合理的机械压实,使容重控制为1.5 g/cm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河泥沙的持水性,实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5.
节水灌溉控制排水条件下稻田水氮平衡试验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揭示我国南方灌区节水灌溉控制排水条件下稻田水平衡机制及其氮素迁移转化规律,以指导稻田水肥管理,该文以2007-2008年试验区域水稻生长期田间水氮监测数据为依据,基于一阶氮素动力反应方程,耦合田间水平衡及氮素渗漏和作物吸收过程,构建了田间水氮平衡模型,模拟计算了试验区稻田日渗漏水量与各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中的日铵态氮和硝态氮量。结果表明,试验区田间水经渗漏和排水流失占降水和灌溉水总和的54.7%,气态氮素损失(挥发和反硝化)和渗漏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挥发和硝化损失量分别占铵态氮和硝态氮的30.6%和36.1%。渗漏流失中硝态氮明显高于铵态氮,排水中铵态氮高于硝态氮。通过渗漏流失的总氮素量亦较大,渗漏硝态氮和铵态氮分别占其相应氮素形态的9.8%和29.5%。因此,减少氮素气态损失有利于提高节水灌溉控制排水稻田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6.
997.
研究了施用不同剂量(0%、0.5%、1%、2%、4%)花生壳生物炭对红壤和潮土种植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生长及氮素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淋溶土柱装置、根系扫描仪明确各处理小白菜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收获后土壤残留氮素养分含量,氮素利用效率,淋溶液氮含量等指标,探讨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作物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特征和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和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在潮土上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降幅分别达59.1%~77.2%、70.6%~80.6%,但在红壤上却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幅分别达35.7%~69.0%、63.0%~77.1%。此外,生物炭对其根系形态指标亦影响显著,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在潮土中施用生物炭,小白菜主根长降低了11.5%~30.1%,根表面积降低45.6%~55.9%,根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对小白菜根长影响不显著,根表面积增加47.5%和56.7%,根冠比显著降低。说明施用生物炭在红壤上促进小白菜根系发育,而在潮土上抑制小白菜根系发育。在潮土中施用生物炭,降低小白菜氮素吸收效率64.7%~73.5%,氮肥偏生产力降低65.1%~79.3%;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则提高了小白菜氮素吸收效率44.7%~59.6%,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32.0%~63.2%。同时,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小白菜植株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达40.9%~84.6%和18.8%~75.0%。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通过促进小白菜根系发育,提高其产量,降低红壤氮素残留,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对潮土施用生物炭,则抑制小白菜根系发育,降低其产量,降低其氮肥的利用效率,生物炭对潮土的高效安全施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8.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磷钾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35
对高肥力土壤大量施用磷钾肥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周期中作物产量、磷钾养分平衡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连续大量施用磷钾肥条件下 ,传统施氮与优化施氮、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磷钾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在一个轮作周期中 ,冬小麦、夏玉米吸磷 (P)量分别为 22~25、18~19kg/hm2;吸钾(K)量分别为 14.7~16.6、96~112kg/hm2。在一个轮作周期后 ,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施用磷肥 (P) 79kg/hm2 的条件下 ,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磷素都有盈余 ,秸秆还田磷素 (P)盈余量为 46~47kg/hm2,秸秆不还田为 36~37kg/hm2;在施用钾肥 (K)75kg/hm2条件下 ,秸秆还田钾素 (K)盈余量为 22~31kg/hm2,秸秆不还田钾素 (K)亏缺量为 168~201kg/hm2,说明秸秆还田对于磷素与钾素特别是钾素的平衡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物元分析法和熵权理论,对其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经典域、节域,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物元模型,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确定相关指标权重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09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为"较安全",2015年和2020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为"安全",2005年、2009年、2015年和2020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整体上呈现出由"较安全"向"安全"的提升趋势;物元分析单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主要制约因子是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以及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等,而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主要促进因子则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与其他土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GDP年增长率、第一产业产值年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此外,为了验证熵权物元模型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熵权物元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虽个别年份有差异,但未出现越级现象。与模糊综合评价相比,熵权物元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合理直观,能更细致地描述对象的生态安全等级,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且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