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园艺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大果榛子能抗-35℃的严寒,具有野生平榛的抗寒、适应性强、味香的特点,又具有皮薄、出仁率高、丰产的优点。经6年的区域试验和对比观察后开始推广。1.规划与选地  相似文献   
22.
调查发现2~3年生榛林产量较高,一般亩产果50~75 kg;密度为每平方米保持20株左右,过稀产量低,过密虽能增产,但果实有仁率下降;一般榛林每3~4年更新1次;适时采收,通过打造名牌,提高榛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以26年生的95个系号平榛为材料,通过对其各项经济指标分别赋分并计算综合指标的方法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单株,各项经济指标包括单果质量、果径、果形指数、单仁质量、果壳厚度、出仁率、单位面积产量等。通过该方法对95个系号平榛进行比较,并结合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初步确定系号KY-28、TL-26、CT-1、XF-3、TL-9、TL-3等6个系号作为平榛首批优良品系的选育对象,进行扩繁,开展相应的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24.
论述了平榛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利用不同浓度的代森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和百菌清药剂对平榛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比较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药剂对平榛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平榛白粉病初期发病为5月下旬至6月初,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代森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三唑酮等药剂对平榛白粉病的防治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5.
武景和 《落叶果树》2009,41(2):50-51
采用种子育苗加快平榛苗木繁育。介绍了种子采集、层积处理、垄播、床播、营养钵播种、造林地直播及播种后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6.
平榛为研究对象,在繁殖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平榛克隆结构和个体鉴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榛虽然克隆繁殖占有优势,但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o=0.7148);同时确定了平榛的遗传个体,同1株丛(系)内个体基本上为1个独立的遗传个体,相邻的株丛(系)个体基因型基本一致,克隆繁殖比率较大。  相似文献   
27.
大果榛子能抗-35℃的严寒,具有野生平榛的抗寒、适应性强、味香的特点,又具有皮薄、出仁率高、丰产的优点.经6年的区域试验和对比观察后开始推广.  相似文献   
28.
杂交榛子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利用平榛做母本、欧洲榛作父本杂交培育的[1],1999—2019年共有16个品种先后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截至2020年,在辽东地区(抚顺、本溪、丹东3市)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4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辽东的优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栽植杂交榛子,现已成为我国杂交榛子的主产区。2019—2020年,我们对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30.
榛子苗木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榛子苗木生长期间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苗木活力的反映 ,结果表明 :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可溶性糖则相反 ,呈“高—低—高”动态变化 ,SOD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基本上是双峰曲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生长期间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含量的变化在种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 ,其它指标并不显著 ,最后综合各指标将所研究的各品种苗木的活力排序为 :H2 >H3 >H4>欧榛砧木 >平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