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7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2010年5~6月棉蚜在我州持续偏重发生,虽多次用药防治,但防效甚微,危害程度一直较重。原因:近几年新建温室逐步扩大,棉蚜越冬场所大,发生期偏早,早春虫口基数大,为棉花生长期蚜虫发生提供  相似文献   
92.
<正>1)发生规律。在吐鲁番地区葡萄园中1年发生3代,以第3代若虫在老枝蔓翘皮裂缝下或根颈部的土壤缝隙中随葡萄埋墩安全越冬。繁殖方式以雌虫行孤雌生殖为主,有雄虫,但很难采集。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代粉蚧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1代若虫孵化;6月中旬1代成虫开始产卵,6月  相似文献   
93.
紫外线照射时间对孤雌激活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平  安志兴  张涌 《动物医学进展》2004,25(2):109-110,125
用核荧光染料 Hoechst3 3 3 42对 5组牛成熟卵母细胞染色后 ,以紫外线 ( UV)分别照射0 ,10 ,2 0 ,3 0 s和 40 s。观察和分析对孤雌激活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卵裂及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 UV照射 0 ,10 ,2 0 ,3 0 s和 40 s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分别为 80 .8% ,77.9% ,72 % ,61.4%和 45 % ,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3 9.2 % ,3 6.4% ,19.4% ,14 .5 %和 11.1% ;UV照射 2 0 s以上的囊胚发育率都极显著低于UV未照射和照射 10 s的卵母细胞 ( P <0 .0 1) ,UV照射卵母细胞超过 2 0 s降低了孤雌激活胚胎的体外发育潜力 ;体外受精胚胎中 ,UV照射2 0 s以上与未照射和照射 10 s组相比 ,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显著差异 ( P >0 .0 5 ) ,U V照射卵母细胞超过 2 0 s时 ,显著降低了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潜力。由此可知 ,卵母细胞经染色后 ,UV照射时间应控制在 2 0 s以内 ,并以照射 10 s时 ,对孤雌激活胚和体外受精胚的体外发育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4.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及标记基因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观察比较了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诱导频率、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表现,以及几个标记性状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WS14和Stock6两个诱导系均能诱导产生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频率分别为3.06%和1.61%,分别比对照系提高35倍和18倍。但两个诱导系均存在植株矮小、生育期较短、生产能力较低,尤其是难以散粉等缺点,作为诱导系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尚有较大困难。在观察的几个标记性状中,以显性基因Rnj和Pu联合应用效果最好,可有效地识别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单独应用则存在一定限制。隐性基因gl1识别可靠性较好,但需转育到育种材料中才能利用,而隐性基因lg1则由于可给育成自交系带来明显缺点性状而难以利用。  相似文献   
95.
化学诱导水稻孤雌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稻不育系、籼粳杂种F1代植株,获得孤雌生殖种子3683粒,成苗471株。孤雌生殖的胚胎发育进程滞后于正常合子胚。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家蚕早期胚胎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以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AMP)和双精雄核发育(BSA)技术获得的家蚕单一性别早期(2~24 h)发育蚕卵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正向和反向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在正向与反向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别随机选择62个和46个克隆测序,分别获得43种和29种cDNA序列,其中25个为新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与单性生殖有关的高温、低温、辐射等诱导表达基因出现的频次较高。对部分文库序列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两种单性生殖早期发育胚胎中存在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97.
化学诱导选育高淀粉玉米正红21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为基础材料,通过复合化学药剂“40mg/L MH+4%DMSO+MS培养液”注射花丝诱导孤雌生殖,经自然加倍获得玉米分离变异材料。采用南北穿梭加代系谱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M3及其衍生的M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测配和选育,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63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211,提高了育种效率。正红211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183.6kg/hm2,比对照川单15号增产10.0%;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9.6%;并具有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军  贺兰  李斌  马杰 《种子科技》2009,27(11):21-23
本文介绍了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几个关键步骤,对如何获得单倍体、如何进行单倍体鉴定以及单倍体加倍等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玉米单倍体育种的现状和发展前最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
人工雌核发育及其在遗传学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楼允东 《水产学报》1986,10(1):110-123
精子染色体的失活(用辐射或化学物处理)与细胞分裂的抑制(用冷休克、热休克或水静压法)的染色体组控制技术,能够容易地应用于鱼类而产生正常的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在雌性配子同型(XX)的鱼类中,雌核发育个体具有其母亲的全部染色体且应该全部是雌性。局部自交,即杂合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可以通过保留卵子第二极体的处理产生之完全纯合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则可以用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方法产生。雌核发育对基因作图与纯合自交系的快速建立是有用的。这些自交系可用于遗传学与选择育种的研究。尽管雌核发育可以被用来产生单性种群,但由于后裔中自交衰退的存在,因此它可能不是种群控制的最好方法。目前,雄核发育还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但对自交系的产生来说,作为雌核发育的一个补充方法同样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0.
实验室条件下以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引进种卷蛾赤眼蜂、食胚赤眼蜂、短管赤眼蜂为材料,比较分析3种赤眼蜂连续3代喂食抗生素后子代雄蜂率、寄生和羽化情况。除卷蛾赤眼蜂F2代外,取食四环素后3种赤眼蜂各世代寄生率均降低,其中食胚赤眼蜂的寄生率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3种赤眼蜂间寄生率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取食抗生素世代的增加,3种赤眼蜂子代雄蜂率逐渐增大,短管赤眼蜂F1代开始出现雄蜂,F3代雄蜂率高达54.54%,明显高于卷蛾赤眼蜂(20.58%)和食胚赤眼蜂(13.94%);食胚赤眼蜂3个世代羽化雄蜂率均最低,说明其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比较稳定,较适合作为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的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