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63篇
水产渔业   352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评定大鲵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干样基础)的实验饲料:D1(43.7%)、D2(47.1%)、D3(51.3%)、D4(55.7%)、D5(59.9%)和D6(64.4%),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92 d。结果显示,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鲵增重率有显著影响,在D4组达到最大值,较D1组增加了276.4%,且全鲵蛋白质沉积率和肌肉RNA、RNA/DNA值、胃蛋白酶、H+-K+-ATPase、胰蛋白酶、脂肪酶和Na+-K+-ATPase、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在D4组达到最佳,而肝脏和肠道丙二醛(MDA)在该组均达到最低;②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加,肌肉粗蛋白线性增加,全鲵脂肪线性下降,全鲵水分和粗灰分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全鲵粗蛋白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D4组达到最大;③大鲵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4组达到最高,较D1组增加了27.83%。研究表明,以增重率、肌肉RNA/DNA值、蛋白质沉积率和皮肤胶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  相似文献   
62.
大鲵遥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尾,获得了从养殖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大鲵资源,探索研究仿生态繁殖模式,开展了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试验。依据生态学原理和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在适合大鲵生长发育的地区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人为地建造水沟溪流、洞穴、植被等,并附加科学管理,促使大鲵自然繁殖。运用仿生态自然繁殖模式可以很好地保护亲鲵,减少对它的损害,并繁育体质健壮、质量优良的苗种。  相似文献   
65.
大鲵是我国特有,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文作者收集有关资料和多年的实践,较详细地综述了我国大鲵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9d,13d,16d随机采集3尾,取肝、肾、脾、肺、肠、皮肤、肌肉、脑、心脏和胃等组织,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CGSRV感染大鲵的病理损伤过程进行观察,采用SYBR Green q PCR技术对病毒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CGSRV感染导致大鲵多组织器官损伤,其中肝、脾、肾和皮肤肌肉病变严重,为损伤靶器官,且在一些损伤的细胞内见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感染后3d肝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以及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5~7d实质性器官变性、坏死,炎症加重,胃肠道呈卡他性炎。感染后9d表皮细胞坏死、脱落,肌纤维变性、坏死。感染后13~16d肝出现广泛变性、坏死与炎症,脾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渗出性-坏死性炎,皮肤肌肉呈出血性坏死性炎和实质性心肌炎。SYBR Green qPCR结果显示,整个感染进程中各组织CGSRV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组织中病毒量为2.36×103~1.84×109 copy/mg组织,其中肺、肠、肝、脾、肾和皮肤肌肉含量高,表明CGSRV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征,但肝、脾、肾、皮肤肌肉为其复制和损伤的靶器官,且病毒分布量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
大鲵(Andrias dav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陕西、贵州四大区域,因人为过度利用与捕杀,大鲵生息环境破坏严重,对野生大鲵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68.
李成 《内陆水产》2013,(12):78-79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它的叫声极似小孩叫声,因而得名叫“娃娃鱼”。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原记载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四川等17个省。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建设、苗种放养、投喂、繁殖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高峰 《内陆水产》2013,(5):34-38
娃娃鱼,学名"大鲵",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会游动的活化石",全世界仅中国独有,被联合国列入濒危动植物保护名录。随着资本的大举进入和繁殖成功率的大幅提高,国家主管部门逐步放宽了大鲵进入市场禁令。最近几年,走进餐桌的娃娃鱼似乎越来越多。以前必须经过农业部专家评审,获得资质后才可经营大鲵的相关产业。随着大鲵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的政策也进行了调整,把审批权下放省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