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71篇 |
免费 | 324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1篇 |
农学 | 482篇 |
基础科学 | 74篇 |
337篇 | |
综合类 | 2422篇 |
农作物 | 348篇 |
水产渔业 | 192篇 |
畜牧兽医 | 1751篇 |
园艺 | 371篇 |
植物保护 | 1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2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69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223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73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232篇 |
2014年 | 287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363篇 |
2010年 | 311篇 |
2009年 | 309篇 |
2008年 | 312篇 |
2007年 | 264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225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103.
1饲料对皮脂和蛋黄着色的影响 1.1钙和脂肪水平日粮中钙和叶黄素在肠道吸收时存在竞争,钙水平太高使着色效果变差.饲料中脂肪的过氧化物及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色素沉积能力就越差,皮脂和蛋黄着色度就越差. 相似文献
104.
本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l0只成鹅、l5只成鸭和l0只雏鸡骨髓内血栓细胞发生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原始血栓细胞和幼稚血栓细胞成群分布,光镜下细胞界限不清;电镜下细胞多附在或靠近血窦窦壁,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细胞分界明显。 相似文献
105.
外源硅对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抗961(DK961)和泰山9818(TS981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硅对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PEG胁迫相比,外源硅浓度为1.0 mmol·L~(-1)时,DK961和TS9818的鲜重、干重及根系活力均最大,细胞膜透性最小,鲜重分别增加了32.85%和49.43%,干重分别增加了24.14%和50.00%,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18.97%和15.60%,细胞膜透性分别降低了12.53%和10.48%;外源硅浓度为0.5 mmol·L~(-1)时,DK961和TS9818的SOD、CAT活性均最大,分别增加了18.11%、19.71%和47.41%、44.51%;外源硅浓度分别为0.5 mmol·L~(-1)和0.1 mmol·L~(-1)时,DK961和TS9818的POD活性最大,MDA含量最低,POD活性分别增加了18.41%和13.02%,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1.80%和12.31%。较低浓度的外源硅能有效促进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外源硅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的危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6.
107.
通过一项严格控制条件的观察试验,建立了判定临产期能量负平衡、血脂、脂溶性维生素浓度以及急性期蛋白质含量与亚临床乳房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奶牛品种进行分组,并预计分娩日期,自奶牛断奶后观察8周。如果能在产后乳腺内分离到与预产期的前9周不同的病原菌,则判定为新形成的乳房感染。在前9周时奶牛的体况评分为3.71±0.12。共有15头娟姗奶牛与荷斯坦奶牛符合本文的标准。与正常奶牛相比,新的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具有较高的体况评分、体重和体重损失。处于新的亚临床乳房炎的娟姗牛临产期时,其血浆β-胡萝卜素含量比正常娟姗牛要高,同时高于同种状态下的荷斯坦奶牛。然而,与正常的娟姗牛相比,亚临床乳房炎的娟姗牛其血浆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上升的较迟。正常奶牛在临产期体内血浆α-生育酚,乳清蛋白和维生素A结合蛋白浓度较高。新的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其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以及乳尿N比正常奶牛要低,但体细胞数要高。如果临产期时奶牛组织能量贮备较高,且血浆蛋白、β-胡萝卜素以及血浆α-生育酚含量降低,则该奶牛在该时期患乳房感染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了探讨出适用于不同栽培环境的紫斑牡丹快繁体系,满足紫斑牡丹日益增长的市场化与商业化需求。本研究以3种不同栽培环境下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雪莲’、‘蓝荷’和‘粉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3个品种紫斑牡丹离体种胚萌发及生根状况,筛选出最佳激素配比的培养基。结果表明:(1)在胚培养的启动阶段,6-BA的最适浓度为0.5 mg/L,水解乳蛋白(LH)比水解酪蛋白(CH)更适合于离体胚的萌发,得出最适3种不同栽培环境紫斑牡丹启动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组合的培养基为B5+0.5 mg/L 6-BA+0.5 g/L LH;(2)在无菌苗生根阶段,影响紫斑牡丹生根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AC>6-BA>IBA>IAA,各因素的优水平为:AC为0.5 g/L,6-BA为0.5 mg/L,IBA为2.0 mg/L,IAA为2.0 mg/L,适合于紫斑牡丹3个品种无菌苗生根的最佳外源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是1/2 MS+0.5 mg/L6-BA+2.0 mg/L IAA+2.0 mg/L IBA+0.5 g/L AC;(3)紫斑牡丹3个品种之间离体胚的萌发及生根均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总体来看的表现情况为雪莲>蓝荷>粉荷,这可能与栽培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