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779篇 |
免费 | 3608篇 |
国内免费 | 54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430篇 |
农学 | 4814篇 |
基础科学 | 3569篇 |
19710篇 | |
综合类 | 45331篇 |
农作物 | 3352篇 |
水产渔业 | 1072篇 |
畜牧兽医 | 8497篇 |
园艺 | 5837篇 |
植物保护 | 31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5篇 |
2023年 | 2889篇 |
2022年 | 3630篇 |
2021年 | 3917篇 |
2020年 | 3121篇 |
2019年 | 3468篇 |
2018年 | 2018篇 |
2017年 | 2966篇 |
2016年 | 3565篇 |
2015年 | 3490篇 |
2014年 | 4890篇 |
2013年 | 4759篇 |
2012年 | 6018篇 |
2011年 | 5879篇 |
2010年 | 5224篇 |
2009年 | 5164篇 |
2008年 | 5166篇 |
2007年 | 4223篇 |
2006年 | 4051篇 |
2005年 | 3702篇 |
2004年 | 2629篇 |
2003年 | 2315篇 |
2002年 | 1827篇 |
2001年 | 1771篇 |
2000年 | 1500篇 |
1999年 | 1345篇 |
1998年 | 1141篇 |
1997年 | 1054篇 |
1996年 | 956篇 |
1995年 | 941篇 |
1994年 | 941篇 |
1993年 | 960篇 |
1992年 | 917篇 |
1991年 | 1040篇 |
1990年 | 825篇 |
1989年 | 809篇 |
1988年 | 143篇 |
1987年 | 103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22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0篇 |
1965年 | 18篇 |
1958年 | 15篇 |
1957年 | 105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23篇 |
1954年 | 12篇 |
1953年 | 63篇 |
1952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61.
超氧化物歧化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临床应用前景华绍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t简称SOD)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氧化-还原酶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清除体内有害的O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mm粒径与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和5~10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963.
为研究复合营养素在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于2018年5月~9月在天津市西青区某养殖场开展了复合营养素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通过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及浮游生物的监测、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检测,评价复合营养素对对虾养殖的效果。结果显示,施用复合营养素的试验池亚硝酸盐氮降解迅速,养殖中后期试验池总菌数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水体微生物代谢活跃。养殖前中期,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多以绿藻为主优势种,而对照池以蓝藻为主优势种。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85~2.74,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8~0.82,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2.29~3.74。免疫相关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虾血清中多酚氧化酶(PPO)、溶菌酶(LZM)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复合营养素可迅速降解对虾池塘亚硝酸盐氮,优化藻类组成,促进水体中微生物代谢,稳定水质及池塘生态系统,增强对虾免疫力,提高对虾产量,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964.
为发酵转化黄芩苷生产活性产物黄芩素、研发益生菌和中草药黄芩协同联用绿色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奠定基础,试验采用酶解底物显色法和薄层层析法,从健康鸡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JY24菌株,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1)JY24菌株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均有一定耐受能力,胆盐最高耐受浓度为0.3%~0.5%;(2)JY24菌株所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最适温度为35℃,40℃、50℃和60℃处理1 h相对酶活分别为72.96%、31.63%和0;(3)最适pH 6.5,在pH 6.0和7.0环境下,酶活相对稳定,处理1 h相对酶活分别为73.54%和73.63%;(4)浓度为2.5 mmol/L的Ca~(2+)、Fe~(3+)和Zn~(2+)可使酶活升高11.48%~21.05%,对该酶有激活作用,Fe~(2+)和Cu~(2+)可使酶活性下降15.84%~18.28%,对酶活有抑制作用,K~+、Na~+、Mg~(2+)和Mn~(2+)对酶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5.
旱区旱作人工草地种植是解决草畜矛盾,兼顾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是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其与生态环境效应关系是全球水危机的主要焦点之一。建植过程中不仅要借鉴旱区农田高效用水主要技术,有机统一蓄、保、补措施,同时也要考虑在利用有限水资源过程中所产生对旱区半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环境生态影响,还需加强旱区旱作人工草地系统水动态过程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及机理,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旱区多年生人工牧草生长退化与水文生态过程的关系,维持多年生人工牧草生产能力稳定性的机理、技术和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6.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培肥的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7年肥料定位试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安徽沿江双季稻区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紫云英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紫云英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58.09%~86.86%),尤其是增加了细菌数量(77.93%~112.76%),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数量均于G3F1处理(70%化肥配施22500 kg/hm2紫云英)达最大值(288.26×104和263.95×104 CFU/g)。2)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其中,70%化肥配施中高量紫云英的处理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熵(qMB)分别增加了102.77%~113.94%、172.53%~185.17%、69.47%~84.65%;与100%化肥相比,SMBC、SMBN、qMB分别增加27.74%~34.77%、74.14%~82.22%、20.50%~31.29%。(3)施用紫云英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化肥处理相当或稍有提高,但明显高于70%化肥和CK处理。与CK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产量46.22%~51.44%。 因此,化肥减量30%配施15000~30000 kg/hm2紫云英可以提高安徽沿江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本试验以施加22500 kg/hm2的紫云英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1.44%),同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善稻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7.
旨在研究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烯醇化酶(enolase,Eno)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获得重组烯醇化酶(rEno),采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判定在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下rEno蛋白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将rEno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用SEZ作用于细胞并检测细胞吞菌数量,判断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活性。进一步通过活细胞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和蛋白质谱分析技术(LC-MS/MS),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可能与SEZ Eno存在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结果发现,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对RAW264.7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且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RAW264.7细胞2和4 h可显著抑制其对SEZ的吞噬作用(P<0.01、P<0.05)。初步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亚单位蛋白(dynactin subunit protein 2,Dctn)、整合素α-M蛋白(integrin alpha-M)等17种可能与Eno发生互作的蛋白。本研究获得了rEno重组表达蛋白,发现rEno可减少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也为进一步揭示Eno在SEZ抗吞噬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8.
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了昭通南方草山的4类草地,采集土样后通过萌发实验揭示其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4类样地的土壤样品中共萌发出45种植物,隶属于20科39属,种子库储量为3 087~18 553粒·m-2,种子库密度随土层加深均在逐渐降低。与轻度放牧草地相比,过度放牧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下降,但物种数量和多样性增加;严重退化的稀草裸斑土地种子库密度则显著降低(P<0.05),物种数量和多样性减少;而人工改造后的草地种子库密度显著增高(P<0.05)、物种数量和多样性也达到最高。昭通南方草山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22~0.45,过度放牧草地、稀草裸斑土地和人工改造草地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系数均高于轻度放牧草地。总之,昭通南方草山退化和人工改造对土壤种子库产生巨大影响,上述结果可为后期退化草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9.
为了探讨黄河源区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试验在黄河源区退化季节性湖泊湿地研究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其对酯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最高,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随退化加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和醇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改变是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随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全氮含量和植被盖度对微生物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有影响。该结果为黄河源区的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监测和近自然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