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4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8篇 |
农学 | 29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篇 | |
综合类 | 417篇 |
农作物 | 45篇 |
水产渔业 | 10篇 |
畜牧兽医 | 33篇 |
园艺 | 45篇 |
植物保护 | 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阐明取食寄主与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卵成熟和寿命的关系,了解该蜂的生殖生物学,提高该蜂的生殖潜能与人工繁殖效率。【方法】通过解剖潜蝇姬小蜂的卵巢,确定日龄、寄主龄期、取食寄主对卵成熟的影响,通过生物学观察明确取食寄主能否延长雌蜂寿命。【结果】初羽化的潜蝇姬小蜂卵巢内无成熟的卵,补充蜂蜜水后,卵逐渐成熟,羽化5 d后成熟卵量最多,达7.5粒/雌蜂,6 d后雌蜂重吸收体内的卵作为营养物质,未成熟卵数量增多,达3.7粒/雌蜂;提供潜蝇姬小蜂3龄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幼虫,24 h后卵巢内成熟卵量和产卵量均最大,分别为5.82和2.85粒;取食3龄寄主后,雌蜂成熟卵量在羽化后3、5、7 d后分别达 6.8、10.3和7.2粒,显著高于取食1龄寄主和蜂蜜的雌蜂;取食对雌蜂的寿命没有显著的影响,取食1龄、3龄寄主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8.3、29.26 d,取食蜂蜜的雌蜂平均寿命26.8 d,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取食寄主能够增加雌蜂卵巢内成熟卵量,但是取食寄主后雌蜂寿命没有延长。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阐明桉树枝瘿姬小蜂与其寄主桉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科学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乙醇浸提2种方法提取桉树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桉树被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不但有物质的消失而且有新物质的诱导形成。在诱导新产生的4种挥发性物质中,以萜品油烯含量最高,达37.66%;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叶片的乙醇提取物中也检测出8种新物质,其中以3-苯基-2丙烯基苯丙酸酯含量最高,达30.95%。[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桉树化学成分的组成与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为阐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的适应机制,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与16S rDNA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研究巨园桉(DH 201−2)和窿缘桉2种不同寄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H 201−2为寄主植物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细菌的种类和多样性均高于以窿缘桉为寄主植物,其中以DH 201−2为寄主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的细菌有4门6纲15属,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0、0.84、2.03、0.72;以窿缘桉为寄主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细菌仅有4门5纲9属,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低,分别为0.59、0.73、1.60、0.67。寄主为DH 201−2和窿缘桉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优势菌属除了共有的泛菌属外分别为葡萄球菌属和短小杆菌属,说明寄主植物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细菌的种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桉树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差异性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同时,应用Iwao M*-M回归模型中的2个参数α、β的值,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t2(1.474 0/x+0.105 4)/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nm0±(n[1.474 0m0+0.105]4m02)~(1/2),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旨在为揭示该虫的生态学特性和种群消长趋势,提高虫情调查及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明确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与丽蚜小蜂(E. formosa)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为寄主植物,温室白粉虱为寄主昆虫,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以10 : 0、8 : 2、5 : 5、2 : 8及0 : 10进行混合释放,每20 d抽样1次,调查浅黄恩蚜小蜂、丽蚜小蜂及粉虱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2种寄生蜂以不同比例混合释放60 d后,丽蚜小蜂在寄生蜂中的百分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不同比例混合释放或单独释放,均能将粉虱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5 ES﹕5 EF混合释放后,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的百分率始终高于83%,对温室白粉虱表现出长期稳定的控制效果。【结论】在温室白粉虱作为重要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并不能竞争取代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没有干扰粉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寄生性天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其单独以及与丽蚜小蜂E.formosa混合释放对不同密度烟粉虱3龄若虫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浅黄恩蚜小蜂在各试验温度下,无论单独寄生还是与丽蚜小蜂混合释放,对烟粉虱的寄生均受寄主密度制约,其寄生的功能反应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型;浅黄恩蚜小蜂的瞬间攻击率(a')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对单头寄主的处置时间(Th)均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此外,在各试验温度下浅黄恩蚜小蜂的瞬间攻击率均表现为混合释放大于其单独寄生时,而对寄主的处置时间均为混合释放短于其单独寄生时。在单独与混合释放中,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的搜索效应均随寄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同一寄主密度下,其搜索效应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混合释放对烟粉虱的搜索效应比单独寄生时显著增加。由此可知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混合释放对烟粉虱的寄生效率显著增强,具有高更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000.
刺桐姬小蜂是我国的重要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仍具有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入侵的潜在风险。以刺桐姬小蜂福建种群的不同虫态为对象,分别测定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过冷点(SCP)和死亡率;并利用逻辑斯蒂模型Ⅰ、Ⅱ(改进型)拟合其死亡率与低温累积的关系,并进一步测算各虫态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LSIT50)。研究结果表明: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均小于-10.0℃,仅雌成虫与其它虫态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属耐结冰型;各虫态死亡率均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且在5℃以下超过80%的个体死亡,表明5℃以下低温对各虫态的存活影响最大,其中以雄、雌成虫耐受性最弱,幼虫的耐受性最强;两个逻辑斯蒂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低温暴露死亡率与低温累积的关系(R2>0.98,P<0.01),分别测算各虫态的LSIT50值分别为: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从理论上也验证了幼虫对低温耐受性最强;虽然模型Ⅱ的LSIT50值仅略高于模型Ⅰ的理论值,由于前者兼顾了昆虫冷伤害的上限温度(ULCIZ)对害虫的影响,较真实地模拟自然条件下昆虫所经历的持续降温过程,更适于定量评价昆虫耐寒性。上述研究结果对预测害虫的适生分布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