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9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1076篇
林业   1632篇
农学   1214篇
基础科学   934篇
  2863篇
综合类   10471篇
农作物   983篇
水产渔业   523篇
畜牧兽医   4022篇
园艺   1167篇
植物保护   425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08篇
  2022年   698篇
  2021年   794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768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673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824篇
  2014年   1276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1456篇
  2011年   1388篇
  2010年   1327篇
  2009年   1318篇
  2008年   1742篇
  2007年   1534篇
  2006年   1291篇
  2005年   1160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蕉园土壤条件下不同养分及组合对高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研究表明:在OPT基础上,(1)不施N,极显著降低高粱对N的吸收,但提高了高粱对P的吸收,且极显著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不施P,严重降低高粱对P的吸收,却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2)不施Mg、施S或施B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P和K的吸收。(3)施Fe、施Mn或施Cu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K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2.
在阐述宁夏黄河银南灌区次生盐渍土壤分布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就宁夏黄河银南灌区次生盐渍土壤的形成和农业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指出该灌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灌溉面积大、灌溉粗放、排盐规划不科学、忽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对盐害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3.
锌在肉仔鸡小肠不同部位吸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昱  吕林  罗绪刚  刘彬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9):2789-2797
 【目的】研究锌在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机理。【方法】观测不同水平锌在肉仔鸡小肠不同部位中的吸收速率,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研究锌吸收动力学特点,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肉仔鸡小肠中MT、ZnT1、ZnT2和ZnT5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在不同锌添加水平下,回肠锌吸收均极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05),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锌吸收类似;吸收动力学特点表明,十二指肠、空肠锌的最大吸收速度(Jmax)分别为5.32±1.46、2.57±0.39 nmol•min-1•cm-1,米氏常数(Km)分别为1.44±0.33、0.51±0.17 mmol•L-1,回肠的扩散系数(P)为5.72±0.11 cm2•min-1;添加40μg•ml-1锌与未添加锌相比,显著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P=0.018)及空肠和回肠(P≤0.0037)的MT mRNA水平,显著降低回肠ZnT5 mRNA水平(P=0.034),且添加锌后十二指肠和回肠的ZnT1、ZnT2及十二指肠ZnT5的mRNA水平有降低趋势,空肠的3个基因表达量略有增加。添加40 μg•ml-1锌,肉仔鸡十二指肠的MT、ZnT1 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P≤0.0001),回肠MT、ZnT1和ZnT5的mRNA水平在3个肠段中均趋于最低。【结论】回肠是肉仔鸡锌吸收的主要部位,锌的吸收不同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为非饱和扩散过程,而十二指肠和空肠锌的吸收为饱和载体调节过程;各肠段几种锌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差异进一步说明回肠锌吸收以扩散为主,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锌吸收与多种锌转运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从土壤中分离具有抗重金属铜的细菌,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铜。对保定近郊炼铜厂排污口处的土样中进行分离,得到15株形态不同的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这15株细菌都具有铜吸附能力,其中吸附能力最好的是菌株764。  相似文献   
995.
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产量质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牛圈肥中的氮量超过总施氮量的60%以后,烟株的生育期明显缩短,会明显阻碍烟株前期的生长;综合各经济性状,牛圈肥的施用比例应以牛圈肥氮占总施氮量的20%左右为宜;纯施化肥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明显大于牛圈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牛圈肥有降低中部和下部烟叶烟碱和总氮舍量的趋势,而总糖、还原糖则有增加的趋势;施用牛圈肥可以增加烟叶的氯含量,从而改善烟叶油分;不同牛圈肥施用量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影响很大,纯施化肥条件下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从团棵期开始至采收结束,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施用牛圈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996.
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在Pb(Ⅱ)、Zn(Ⅱ)胁迫下对不同浓度总氨氮的吸收过程。总氨氮的设计水平为0、0.25、0.5、1.0、1.5、2.0mg/L,Pb(Ⅱ)、Zn(Ⅱ)的质量浓度为0.5、1.0mg/L,持续时间为12h。结果表明:对照组在0~1h内,孔石莼对总氨氮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之后的时间段,有明显的快吸收过程;在Pb(Ⅱ)、Zn(Ⅱ)的胁迫下,这种初期快速吸收的现象减弱;两种重金属都能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产生抑制作用,其中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初期阶段(0~1h)的胁迫作用显著,抑制率达40%~70%;高浓度(1mg/L)的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胁迫作用大于低浓度(0.5mg/L);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抑制作用强于Pb(Ⅱ)。  相似文献   
997.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沂蒙山区的经济林和生态林,布设了399个2 m×2 m灌草样方,选取了48个林下优势种建立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χ2统计检验、Ochiai指数和Jaccard指数,分别对经济林和生态林封禁过程中林下灌草层物种的总体相关性、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林下灌草物种总体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经χ2检验,呈正关联和负关联的种对数分别为635对和489对,无关联的种对数为4对,说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林下灌草层植被经过长期的演替,一些物种间具有了一定的联结性,但仍处在发展演替之中.Ochiai指数和Jaccard指数检测结果显示,关联度小的种对占到了大部分,正关联的种对要远大与负关联的种对,与总体关联性一致.经济林和生态林在不同封禁阶段林下灌草层种间关联性表现不尽相同,经济林趋于正关联,而生态林趋于负关联.  相似文献   
999.
盐生植物灰绿藜对NaCl和NaHCO3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开发新的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方法]以具经济价值的新疆盐生植物灰绿藜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胁迫后植株的日相对生长率(RGR)、丙二醛(MDA)、多种渗调质、抗氧化剂含量变化及几种重要的抗氧化酶活力变化,探讨了其对盐碱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的差异性.[结果](1)在0~300 mmol/L,NaCl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300 mmol/L NaHCO3对植株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2)150和300 mmol/L NaCl和NaHCO3处理后植株叶片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无显著变化;抗氧化剂ASA显著升高.(3)随盐碱处理浓度增加,叶片脯氨酸(Pro)、甜菜碱(BADH)、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其中脯氨酸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NaHCO3.[结论]植株体内抗氧化剂和渗调质ASA和脯氨酸Pro积累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灰绿藜对高浓度盐碱胁迫耐受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施肥对定西地区马铃薯养分吸收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低、中、高水平下施钾肥与不施钾肥对马铃薯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中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含量N含量P含量;整个生育期叶片中的N含量均高于茎和块茎,叶片中P含量除淀粉积累期外一直高于地上茎和块茎,而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K含量均表现为地上茎叶块茎。与对照(CK)相比,氮磷配施及氮磷钾配施均能促进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32.6%~12.5%,以中量氮磷水平配施钾肥(N2P2K)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1.7t/hm2,而且产量最高的N2P2K处理的千公斤薯块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养分吸收比例N:P2O5:K2O为2.46:1:4.06。氮磷配施钾肥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粗蛋白、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以及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