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5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林火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干扰因子, 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不仅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同时也造成了含碳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综述了火烧面积、森林可燃物以及燃烧效率等主要因子对森林火灾排放碳量估计的影响, 分析了这一领域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表明:1)卫星遥感是估测大尺度上森林过火面积的主要手段,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的应用, 森林火灾面积的估计精度不断得到提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尺度上林火面积的估计和估算方法的改进。2)遥感数据是目前估计大尺度可燃物燃烧量的有效手段, 利用遥感数据的同时结合有效可燃物计算模型, 运用多元线性与非线性分析结合等方法提高对可燃物燃烧量的估计。3)燃烧效率是决定可燃物消耗量的主要因子, 也是估计森林火灾释放含碳气体量的关键。未来的研究是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结合复杂的可燃物计算模型, 更精确地估计林火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2.
内蒙古自治区秋冬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考验.一是据气象部门预测,2009年秋季我区大部气温较常年持平或偏高,降水偏少1~4成,加之夏季东北重点地区有集中降雨过程,可燃物载量剧增,防火压力很重.  相似文献   
103.
在野外测定云南松和华山松纯林细小可燃物层平均厚度和负荷量的基础上,建立了细小可燃物层的平均厚度与负荷量的关系模型。经验证,云南松和华山松林下细小可燃物负荷量模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8.11%和10.43%。根据细小可燃物层的平均厚度推算可燃物负荷量的方法具有数据容易采集、操作简便的优点,适用于凋落物层被人为破坏的林分和灭火指挥员急需数据的紧急情况下进行可燃物负荷量的推算。  相似文献   
104.
计划烧除的作用与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烧除是管理森林可燃物、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防治病虫害、促进山林复壮更新的重要措施。文章回顾了计划烧除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计划烧除的应用及研究,总结出实施计划烧除的主要技术及操作程序,论述了国内目前计划烧除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对塞罕坝机械林场8个林分类型108个林班的地表森林可燃物组成、载量、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成林和幼林、樟子松成林和幼林、针叶混交林、桦次生林等林分地表可燃物以枯落物为主,栎次生林和灌木林地表可燃物由枯落物与灌木组成,未成林地与草地可燃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地表可燃物载量依次为落叶松成林〉落叶松幼林〉针叶混交林〉樟子松成林〉樟子松未成林〉针阔混交林〉桦次生林〉樟子松幼林〉落叶松未成林〉灌木林〉栎次生林〉草地;草地与栎次生林的含水率最低,着火点也最低,火险危险程度最高;将现有林分按燃烧类型划分为5个类型20个亚类,全场地表可燃物总载量约为2.5×10^6t。  相似文献   
106.
氮钾肥配施对藤三七叶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配施对藤三七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能显著促进藤三七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产量,改善叶片品质。在适量范围内随着氮、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鲜产量、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Vc的含量明显提高。当施氮量达到7.75 kg/100m2以上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施量呈正相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配施钾肥可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Vc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硝酸盐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菜用藤三七优质、高产的氮、钾肥最佳配施方案为N 5.75 kg/100m2, K2O 3.90 kg/100m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为研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中PM2.5的贡献量, 分析不同火环境下地表可燃物排放PM2.5的变化特征, 以期为森林火灾排放颗粒物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以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地表针叶可燃物为研究对象, 铺设不同可燃物载量和可燃物含水率组合方式的可燃物床层, 基于燃烧风洞实验室进行点烧实验192次, 并利用崂应2050型智能空气/TSP综合采样器定量测量不同风速条件下可燃物燃烧释放烟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浓度。结果在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和风速的共同作用下, PM2.5质量浓度值有很大的变化区间, 最小值为166.7μg/m3, 最大值为7516μg/m3。各因子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差异较明显,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可燃物载量>风速>可燃物含水率。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可燃物含水率与PM2.5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关系显著(P<0.05), 且可燃物载量与风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双因素模型拟合PM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 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共同解释77%的PM2.5质量浓度变差。结论红松针叶燃烧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有明显的贡献作用。PM2.5质量浓度对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和风速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与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 与可燃物含水率关系不明显。本研究以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为预报因子构建的PM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 可以为估算森林火灾排放PM2.5质量浓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油松林是华北地区典型针叶林分,易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研究可以为森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防及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地表枯死可燃物(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记录林分因子(第1枝下高、树高、林龄和胸径)和环境因子(坡度、坡向和海拔)。结合内业实验测可燃物含水率和热值,利用火行为模拟软件BehavePlus5.0,对1 h时滞可燃物设定不同含水率和风速值,模拟所研究林分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焰高度以及单位面积发热量4个重要的火行为指标。结果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占总可燃物载量比分别为78%、5%、4%和13%。基于实测可燃物载量和含水率,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2.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270 k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0.95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7 139 kJ/m2。油松林1 h时滞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1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载量。在1 h时滞可燃物含水率为6%,风速为40 km/h的强风和干旱天气条件下,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15.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3 278.5 k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3.1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12 337.5 kJ/m2。结论油松林内1 h时滞细小可燃物载量高于其他类型可燃物载量。地表火蔓延速度慢,火强度低,火焰高度低于第一枝下高,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容易被扑灭。模拟结果表明油松林在低含水率的条件下,风速会显著增加地表火蔓延速度,难以人为扑灭,需清理地表可燃物,降低火险。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南瓮河生态站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落叶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3种典型林分的288组可燃物含水率数据,选择基于平衡含水率的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模型为基础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NLME)模型方法,以林分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建立具有混合效应的可燃物含水率的实时变化预测模型,并通过给残差方差增加权重的方法解决异方差性问题。结果表明:考虑随机效应和异方差结构的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NLME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M_(AE)=0.716 7,M_(RE)=0.026 6)优于不含随机效应的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预测模型(M_(AE)=0.815 6,M_(RE)=0.031 2);其中以常数加幂函数作为异方差结构的模型精度最高(AIC=547.72,BIC=581.29,-2LL=527.72)且明显优于未给残差方差增加权重的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NLME预测模型(AIC=961.65,BIC=988.50,-2LL=945.65)。利用独立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的预测,考虑随机效应和异方差结构的NLME模型的检验精度(M_(AE)=0.495 8,M_(RE)=0.034 2)比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M_(AE)=0.588 5,M_(RE)=0.588 5)有所提高,说明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区域尺度上不同林分类型的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0.
1我国水土流失概况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分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五个二级类型区,即: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和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包括北方冻融土侵蚀区和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