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选取潇贺古道沿线兰溪村、小坪村和楼田村作为案例地,利用SD法对比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的视觉质量,探索人们在观察传统村落景观时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案例村落景观的整体视觉质量评价水平一般,其中生态景观的综合评价水平最高,人们对自然景观元素的喜爱程度高于人工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表现较差,是后续景观提质优化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部分。研究成果为当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并为SD法在传统村落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据古代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入蜀三道”除峡江道之外,还有金牛道和阴平道,其中,阴平道是“用兵者不可不识”的天险。这条古道因为途中的重要枢纽阴平(今甘肃文县)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3.
(注:2006年6月20日,由上海援藏联谊会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共同主办,上海市东方介咨询产业研究中心和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协办的“沪藏两地旅游资源推介交流会”在上海兴华宾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4.
六、我在台湾学会了艺术 台湾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经济创出奇绩,突飞猛进,使人民的生活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生活的品位也开始走向对艺术的追求。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台湾茶艺也就逐步形成,并慢慢地走向高潮。到九十年代,“台湾茶艺”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巅峰,在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5.
很少有人知道,茶马古道穿越的不仅是时间和文化,还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横断山地区和喜马拉雅地区,这里是兰科植物的天堂。  相似文献   
106.
我这一生,既不抽烟爱饮茶,无心恋酒捕鱼虾,嗜书得食充饥肚,爱笔耕耘种苦瓜,与茶结下了长久之缘。少年时期,我在家中喝过普洱茶,但只知道止渴解腻;1951年秋参加工作时,我由墨江家乡沿普洱茶马古道步行五天到普洱,次年调到思茅,半年后又沿茶马古道步行从思茅到普洱到墨江,乘坐煤炭汽车、马车、尖头客车到昆明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返到墨江,  相似文献   
107.
在调查荆门农业旅游资源和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荆门市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对文成县的红枫古道上枫香古树的资源总量、生长健康情况、保护级别、树龄、立地、生境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现状调查,分析了枫香古树衰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了保护复壮技术研究探索,提出了保护复壮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正>一条神秘的古道,绵延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原野丛林间,马蹄声声、商贾往来,历经了千年风雨,这便是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沟通滇、川、藏等地区并延伸至南亚、西亚的古商道。在马蹄声声的千年岁月里,不计其数的马帮用骡马向西藏地区以及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国运去云南、四川的茶叶,返回内地时,他们便带回西藏的马匹、药材及  相似文献   
110.
张海超 《农业考古》2020,(2):110-117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茶叶生产趋于繁荣,将茶运往藏区销售并出口到以安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成为王国重要的贸易活动。南诏大理国将茶叶产区的诸多民族置于统一的管辖之下,保证了产地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茶叶贸易不仅维持着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的存在,云南也借此强化了与西藏以及东南亚的政治文化交流。本文以茶叶及其对外贸易为媒介进行讨论,旨在揭示南诏大理国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深化对中国西南边疆发展历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