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9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1257篇
林业   1671篇
农学   1191篇
基础科学   1634篇
  2358篇
综合类   8607篇
农作物   982篇
水产渔业   966篇
畜牧兽医   4493篇
园艺   941篇
植物保护   671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580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898篇
  2014年   1186篇
  2013年   1139篇
  2012年   1476篇
  2011年   1413篇
  2010年   1202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439篇
  2007年   1101篇
  2006年   1070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65年   9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8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81.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2.
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麦366是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建立郑麦366相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郑麦366的精确施氮量.结果表明:在240 kg.hm-2范围内,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改善后期旗叶光合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过量施氮肥效果降低.经模拟分析,施氮量为235.8和279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产量、品质和效益,每公顷施氮量应控制在230~280 kg之间.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明四川盆地直播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储备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茎秆基部节间农艺性状、节间抗倒力学性状、玉米茎折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密度显著影响玉米茎杆抗倒性能和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茎秆基部第3节和第4节节间伸长变细,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变小,穿刺强度和抗折力降低,种植密度由6.0万株/hm2增加到7.5万株/hm2,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增加17.17%,产量下降17.58%。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显著影响玉米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和产量,当密度为6.0万株/hm2、施氮量为375kg/hm2能够有效控制全生育时期茎折率,且玉米产量达到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盆地夏玉米适宜种密度为6.0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75kg/hm2。  相似文献   
984.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氮量、播期和密度对扬麦16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播期、密度、施氮量与播期互作、密度与播期互作均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11月3日播种、150万/hm2密度、240 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实现扬麦16高产.  相似文献   
985.
张亮霞  李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19-121
选择银武高速公路同心至固原段为研究区,设计4种不同的植被配置模式,同时设立对照,采用插签法观测面蚀,分析不同植被配置对公路面蚀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被可有效的保护高速公路边坡,明显减弱面蚀;面蚀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面蚀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有植被的地方增加速率明显低于无植被区的;沙冬青+冰草(移植)+苜蓿配置模式防护效果最好,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分析、总结长期试验的研究进展,研究长期试验的特点、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了长期试验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有助于该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广泛利用.目前,长期试验通常采取2种方法,分别是“长期”和“定位”,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等特点,能够克服各种生态因素差异对试验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其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特性等关系密切,对研究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不同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提供研究场所.  相似文献   
987.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PCV2 SN07-1 2株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初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滴度的差异。参照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于同一病毒样品,IFA法测出的TCID50为106.5/mL,PCR法测出的TCID50为105.0/mL,结果表明:IFA法比PCR法更敏感,更适宜用于测定PCV2的效价。  相似文献   
988.
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氮水平高于30kg/667m2,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降低,产量也下降;施氮量为30kg/667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植株氮素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一方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同一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氮素的优化目标供应值为30kg/667m2。  相似文献   
989.
为了明确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特性的影响,以陕西关中和河南豫北农户大田种植的80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点及位点内单个亚基都对籽粒蛋白质品质特性有显著影响。3个不同位点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性状影响的大小顺序为Glu-D1>Glu-B1>Glu-A1。在Glu-A1位点内,1>Null;在Glu-B1位点内,14+15>7+8>7+9;在Glu-D1位点内,5+10>2+12>4+12。参试品种中亚基组合为1/7+8/5+10和Null/7+8/2+12的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0.
秸秆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相同时,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随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不同时,1.35 g·cm^-3土壤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小于1.30 g·cm^-3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1.30 g·cm^-3土壤容重小于1.35 g·cm^-3土壤容重;土柱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量为2.0%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最大;土柱内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厚度为20 cm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而全氮含量在土壤容重为1.30 g·cm^-3、混掺厚度10 cm时影响最显著,土壤容重为1.35 g·cm^-3、混掺厚度15 cm时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生物炭混掺厚度、混掺量和土壤容重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