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25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71.
满子意  凤怡  吴祥庭 《茶叶科学》2022,42(6):863-874
为研究儿茶素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以干燥绿茶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三氯甲烷脱色素和柱层析分离,得到EGC单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纯化的EGC单体进行结构表征,再通过滴定法研究EGC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类型,然后通过荧光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技术表征了EGC对胰脂肪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EGC以非竞争性方式对胰脂肪酶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果随EGC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半抑制浓度为(1.62±0.085) mg·mL-1。EGC对胰脂肪酶有荧光猝灭作用,可通过分子间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酶中的氨基酸残基结合,导致酶的化学结构和空间构象发生变化,从而降低酶活性。EGC主要通过改变胰脂肪酶的化学结构和空间构象来抑制该酶活性,从而达到降血脂功效。  相似文献   
572.
为探究儿茶素对高脂饮食小鼠减肥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儿茶素组(0.06%儿茶素+高脂饲料),各组连续喂养2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计算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检测血脂指标,并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明显增加,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及Lee’s指数明显降低,血脂指标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变程度,减少肝损伤;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拟杆菌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可显著减少小鼠摄食量、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和肠道菌群紊乱,对于高脂饮食小鼠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573.
以尖连蕊茶单芽为原料,设计加工工艺优化方案,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骞林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骞林茶优化加工工艺参数为自然摊放24 h,使用蒸青机110℃蒸汽杀青30 s,再使用茶叶提香机80℃烘2.5 h至足干。该工艺所制骞林茶干茶色泽黄润,汤色黄明,清香高长,滋味浓厚甜醇,叶底肥壮完整。与绿茶对照相比,优化工艺所制骞林茶中游离氨基酸、叶绿素a、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多酚类、可溶性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骞林茶中未检测到咖啡碱,同时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优化了骞林茶加工工艺,为武当山骞林茶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74.
为探明茶多酚对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选用茶多酚中活性较强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接枝αs1-酪蛋白。通过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αs1-酪蛋白构象变化,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免疫印迹实验分析αs1-酪蛋白抗原 性变化。结果表明:EGC、EGCG均对αs1-酪蛋白内部荧光有猝灭作用,对αs1-酪蛋白的酪氨酸(tyrosine,Tyr)和 色氨酸(tryptophan,Trp)残基均有影响,αs1-酪蛋白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略有增加,无规卷曲含量略有降低; αs1-酪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其抗原性显著降低,EGCG对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显著强于EGC。  相似文献   
575.
为了探究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选用夏季紫色芽叶1芽1叶新梢为原料,在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萎凋叶、揉捻叶、发酵叶和干燥叶,测定各加工工序样的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随加工工序的进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茶褐素含量随加工工序的进程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各工序茶黄素、茶褐素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整个加工过程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增加量分别为0.38%、3.56%和3.69%;紫色芽叶红茶整个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组分总量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总量降幅为90.44%,儿茶素组分EGC、EGCG、ECG、C、EC和GCG含量降幅分别为95.36%、95.38%、71.12%、100%、95.05%、58.43%,儿茶素组分CG含量略有上升,增幅为1.85%,各工序儿茶素组分总量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比例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逐渐变得协调适中,有利于紫色芽叶红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76.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多酚的主要组分,具有广谱抗癌活性。同时,多项研究表明,EGCG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良好的增敏作用。文章分别对EGCG防治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胃癌等各类癌症及对5-氟尿嘧啶、阿霉素、二甲双胍、顺铂、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进行了综述,为EGCG临床辅助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7.
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功能,是茶叶中含量丰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由于酚羟基的高活泼性导致儿茶素在生物体外及体内极易失去活性,致使其在生物体内利用度不高。近年来,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有望通过配体设计、精准合成和智能调控等策略解决儿茶素低生物利用度的难题,并拓展其在生命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综述了近几年儿茶素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儿茶素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抗肿瘤、抗菌、抗炎、药物递送和抗病毒等活性,对儿茶素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构建和生物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儿茶素新材料设计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8.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2.95%之间,差异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范围分别在34.06%~45.32%、23.99%~32.04%、3.03%~4.22%和2.78%~3.21%。随着冷水浸泡时间延长,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冷水浸泡40 min,所有样品的茶汤中水浸出物溶出率为19.7%~51.4%、茶多酚溶出率5.3%~19.0%、氨基酸溶出率24.4%~93.1%、咖啡碱溶出率在18.4%~39.3%。冲泡方式显著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溶出率,冲泡20 min后茶多酚冷/热水溶出比为0.30~0.60、咖啡碱冷/热水溶出比为0.18~0.34、游离氨基酸冷/热水溶出比超过0.70,冷水浸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溶出率较茶多酚和咖啡碱高,是冷泡绿茶口感更加鲜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泡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新型冷泡茶产品开...  相似文献   
579.
分析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探究主要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碾茶加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黔茶1号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碾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碾茶加工阶段分别检测出18种氨基酸组分,6种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在加工过程中呈波动趋势,总量逐步下降,杀青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呈味氨基酸含量整体下降,鲜、甜、苦味氨基酸在杀青阶段降幅分别为51%、54%、61%,说明呈味氨基酸对工艺的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儿茶素组分含量在加工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表儿茶素含量下降最显著;呈苦涩味的儿茶素在摊青及杀青阶段显著下降,尤以杀青阶段降幅较大。以黔茶1号为原料加工碾茶,摊青可有效降低碾茶的苦涩味,杀青会大幅降低氨基酸含量及儿茶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苦涩而显鲜爽,干燥阶段是固定已形成的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