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3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28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8篇 | |
综合类 | 215篇 |
农作物 | 259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7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红茶茶黄素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月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Z1)
用高效相色谱(HPLC)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耦联分析了红茶茶黄素类化合物(TF.).分离并检出了茶黄素(TF)、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和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TF3,3′DG)4种茶黄素类化合物.并讨论了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TR_5)分光光度测定的适宜波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2.
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0.1μm微波膜对茶水提离心上清液进行微波处理,探讨了微滤温度对干物率、咖啡碱、各儿茶素组分以及微滤处理对产品冷溶性的影响。同时,选用不同的超滤膜对儿茶素粗提液进行超滤处理,比较分了超滤处理对儿茶素各组分比值和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滤出液的干物率、咖啡碱及各儿茶素组分含量随微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产品的各项冷溶性指标明显好于对照样产品;选用超滤膜-1可获得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比值较小的产品,适用超滤膜-2可获得比值较大的产品;超滤膜-12比超滤膜-2能更有效地去除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 相似文献
33.
为茶叶产品的等级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发同时测定市售与种茶叶中没食子酸(GA)、表儿茶素(E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以及咖啡因(CAF)含量。结果表明:在Agilent 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乙腈、甲醇、0. 5%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UV检测波长为275 nm条件下检测,各目标物(GA、GC、EGC、+C、CAF、EGCG、EC、GCG和ECG)的重复性RSD为0. 41%~2. 12%;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 68%~104. 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89%~5. 78%。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茶叶中各目标物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可用于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定量检测。市售5种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均最高,为36. 15~87. 26 mg/kg,绿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明显比红茶丰富。 相似文献
34.
35.
茶蒸青叶中儿茶素类的制备及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鲜叶经过蒸汽杀青得到的“蒸青叶”为原料,制备儿茶素类产物。采用HPLC分析了儿茶素类的含量和组分,同时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与NBT光还原法,研究了儿茶素类产物对两种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儿茶素类产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清除两种氧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2.29mg/L(羟基自由基),5.99mg/L(超氧自由基),均低于从成品绿茶中制备的茶多酚。HPLC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类产物的纯度为92.52%,其中酯型儿茶素占84.78%,这是其表现出强烈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主要原因。从“蒸青叶”中分离制备儿茶素类的产率、纯度与活性均优于从成品绿茶中制备的茶多酚。 相似文献
36.
本文采用FC和正铁血红蛋白法测量(+)儿茶素和其它葡萄酒或生物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尽管两种试验依据非常不同的试剂(即金属盐和与之相对的有机和生化试剂)。两种体系中单独的抗氧化剂显示近相似的活性。此外,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除(+)CE/SO2合物显示一种显著的协同作用外,其他只是表现了简单的加和效应。 相似文献
37.
荞麦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具有生理功能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儿茶素、苦荞多酚等。苦荞麦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比甜荞麦高出几十倍,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冠脉、脑血管流量增加,抗心律失常,软化血管,降血糖、降血脂,抗 相似文献
38.
光促茶多酚积累与茶树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光强和光质对茶树多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入手,以自由基理论和茶树多酚抗自由基试验为依据,阐述了茶树多酚类积累的生理生化意义和光照(尤其是紫外辐射)在茶树早期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还指出地质时代的第三纪是茶树进化过程中最关键阶段:不仅使茶树种群形成了地域上的隔离,而且使茶树体内多酚类代谢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9.
儿茶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作用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29年(?)村路子提取出茶多酚结晶体并分离出一种儿茶素以来,茶叶专家们对儿茶素的提取及分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五十年代,M.H 扎普罗米托夫分离出了各种儿茶素的纯品结晶,这为后来研究儿茶素的理化性质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儿茶素理化 相似文献
40.
茶多酚的补充和运动能力研究要基于茶多酚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茶多酚的补充与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对茶多酚的实际效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茶多酚及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介绍,对茶多酚补充与运动能力关系的进行了探究,并对茶多酚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