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7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林业   2770篇
农学   784篇
基础科学   582篇
  616篇
综合类   8854篇
农作物   342篇
水产渔业   5114篇
畜牧兽医   5491篇
园艺   1354篇
植物保护   35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1000篇
  2012年   1442篇
  2011年   1423篇
  2010年   1321篇
  2009年   1473篇
  2008年   1482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503篇
  2005年   1432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1277篇
  2002年   997篇
  2001年   955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399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8篇
  1974年   21篇
  1973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被天然次生林、过伐林和人工林所取代。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可加快林下红松恢复,加速阔叶红松林演替进程,因此对于红松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  为探讨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的可行性及不同采伐强度对红松人工移植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采伐强度的样地(样地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17%、35%),就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两种幼苗进行光合生理对比试验。  结果  (1)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效率及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碳同化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开放的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2)从光响应参数来看,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高于红松天然苗,但二者差异不显著;(3)不同采伐强度中,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在35%采伐强度(郁闭度0.6)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最低(P < 0.05),表明两种红松幼苗在35%采伐强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4)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饱和点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7%采伐强度(郁闭度0.8)下达最大值。  结论  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生理差异不显著,冠下更新的红松人工移植苗可以很好地适应林下环境;林冠下红松更新不提倡伐后郁闭度0.6条件下造林,可在伐后郁闭度0.8条件下补植红松幼苗。   相似文献   
992.
为蚕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野生北冬虫夏草菌种为接种材料,以家养的活体桑蚕蛹为寄主,研究了蚕蛹虫草菌种制备、接种、发菌至出草的人工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接种前削去蚕茧后放置2d,可有效去除病蛹及生命体征弱的蚕蛹,能在源头上控制污染;接种的蚕蛹虫草液体菌丝的活度越高,接种后的蚕蛹僵化越快;接种部位选择蚕蛹翼翅正后方与第3环节交叉点,易操作且蚕蛹体液和菌液不易溢出;菌丝完成营养生长后,给予300lx光照和10℃温差刺激(300lx光照22℃培养14h,黑暗13℃培养10h为周期)培养7~10d能有效促进蚕蛹虫草菌丝转色和子座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出草率达98.5%,虫草平均鲜重达1.25g。  相似文献   
993.
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群落多样性指数(D)、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C)等指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不同生境的天然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D=0.603~1.628)和均匀度(J=0.411~0.629)都较低,而生态优势度(C=0.564~0.854)较高,说明荒漠植物群落组成种类少,结构单一,表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D和J随生境渐好而递增,C随生境渐好而递减,可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环境改善有助于群落演替进程的加速;人工植被各演替阶段植物组成变化较大,演替最终趋向天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94.
<正> 落叶果树(桃、葡萄等)均有自然休眠的特性,若低温累积量不足,自然休眠不够,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果树亦不能萌发、生长。有时虽然萌芽、开花,但座果率低。因此,低温需求量的多少限定了扣棚升温的时期。  相似文献   
995.
红富士苹果授粉优化组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士苹果是由日本农林省园艺试验场以国光×元帅为亲本杂交育成的.1962年定名为"富士",我国于1983年进行推广栽培.该品种具有树势强、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藏等优良特性,成为90年代砀山黄河故道地区重点推广栽培的苹果品种,栽培量很大.由于没有重视富士自交结实力低的问题,推广栽培时配置授粉树很少或根本没有配置授粉树.每年花期需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为了使红富士苹果充分表现出优良特性,解决生产中的困难,须配置授粉树.通过本试验,以期确定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授粉品种,为配置授粉树和人工辅助授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6.
郝之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61-661,679
对鳜鱼人工繁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质的优劣及胚胎发育到心跳期以后的孵化池水流状况是影响鳜鱼胚胎正常发育及孵化的重要因素。在鳜鱼的人工繁殖过程中,提高孵化用水质量,严格控制脱膜前水流状态可大幅度提高鳜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997.
盾叶薯蓣人工栽培田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观察鉴定,证实镰刀菌(Fusarium sp.)是造成仙居县盾叶薯蓣(俗称黄姜)枯萎病的致病菌原。调查发现,此病受温、湿度影响明显。田间湿度大,易诱发病害发生,长期阴雨受害严重。播前采用托布津农药或适乐时种衣剂浸种消毒,可阻止病菌的初侵染。大田发病后,及时采用对薯蔓基部用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浇灌或喷淋等综防措施,能有效控制田间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998.
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以来,便一直与草害作斗争,过去主要靠人工和机械除草,但由于杂草生活力特别顽强,不但费工费时,收效也不理想.化学除草具有效果好、及时、省劳力、成本低和保持水土等优点,特别是高密度作物的田块,人工除草十分困难,而化学除草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黄颡鱼又名黄鱼、黄刺鱼、黄颊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特优品种。养殖黄颡鱼重点是抓好病虫害防治和分期分批投放鱼种及捕捞上市。1冬季鱼池消毒①干池清塘消毒。将塘水排干(或留6~9cm水层),然后每公顷用1125~1500kg生石灰加水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泼洒全池塘,清塘后  相似文献   
1000.
《新农业》2006,(1):32-32
云南特有的珍稀药用兼食用菌——白参菌的人工驯化栽培日前在腾冲县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填补了我国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