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0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377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浙西南山区惠明茶区黑毒蛾大暴发原因,并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天敌种群情况。茶黑毒蛾的天敌寄生率高,低龄幼虫寄生率35%~45%,中龄期65%~75%,高龄期90%~98%。防治上只要采取以保护天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治理措施,天敌即能抑制茶黑毒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王亦财 《茶业通报》2003,25(1):32-32
茶黑毒蛾,又名茶茸毒蛾,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油茶等常绿木本经济作物。泰顺县地处北纬27,茶黑毒蛾在我县茶区年发生4代,尤以四代为害严重。我县现有茶园面积4300hm2,60%茶园分布在海拔600~700m的山地,曾于1997年严重发生后,2001年因夏秋气候较干旱,茶园管理粗放,再度在我县茶区严重发生面积达600hm2,累计损失茶叶产量125t,产值近100万元。1发生原因分析1.1气候适宜于茶黑毒蛾的发生近年来冬天严寒,春暖干旱的气候特点,为茶黑毒蛾安全越冬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增加了越冬后的有效虫…  相似文献   
993.
该研究结果表明:刚竹毒蛾在福建省1年发生3代,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虫初孵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2代幼虫初孵化盛期,11月上旬开始出现第3代幼虫,下旬以幼虫越冬。根据其生活史运用期证法可进行预测预报;应用“741”敌马和“741”DDV烟剂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4.
新型烟雾剂防治蜀柏毒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宁市森林害虫以蜀柏毒蛾为主,年发生面积在3.33万公顷左右。由于多数林分林龄为15年~25年。树高5米~10米,郁闭度0.5~0.9,采取常规喷雾防治非常困难。现用新型烟雾剂进行了防治蜀柏毒蛾的试验研究。以期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在四川省中江县试验区的调查研究,将蜀柏毒蛾Parocenrla orien-tachao发生类型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无灾区三种。海拔高度超过700m有虫不成灾,树势弱的柏木比树势强的柏木受害重,混交林能明显控制蜀柏毒蛾暴发成灾。当蜀柏毒蛾大发生时,浅丘柏木林区各坡向之间发生程度无显著差异,就同一坡向而言,坡顶、坡上部最重,下部次之,中部最轻。  相似文献   
996.
板栗珊毒蛾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虫一年生一代,以卵堆在寄生主干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幼虫孵化。食料、温度、天敌是影响田间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杨树品种对杨树常见害虫天然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实验、杨树新品种汇集圃野外接种试验,观察11种具有速生性及其他优良品性的杨树品种对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毒蛾的天然抗性,并对林间栽植的各种杨树新品种进行病虫害种类、发生危害状况、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根据各种杨树害虫在杨树品种上的发生危害程度,将杨树分为高抗、中抗、易感三种类型,为推广、选择杨树抗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Introduction The interplant signal transduction has been hypothesized for many years (Baldwin and Schultz 1983; Rhoades 1983).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resistance to insects is induced not only in damaged plants but also in the neighboring undamaged ind…  相似文献   
999.
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 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00.
柳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了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