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46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探讨丹参对脂肪变性奶牛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奶牛肝细胞,不同浓度DL-乙硫氨酸处理,油红染色观察其脂滴数量,MTT法测定肝细胞的活性,生化法检测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变性肝细胞后,生化法检测ALT、AST、TG、SOD、MDA的含量或活性,ELISA法测定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YP45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2 mmol/L的DL-乙硫氨酸作用24 h作为体外造模的最佳条件。用丹参处理后,能降低ALT、AST、TG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SOD活性。随丹参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CYP450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4 h时,丹参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8 h时,随丹参浓度的增加,NF-κB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丹参对奶牛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NF-κB和CYP450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丹参根腐病是丹参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根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处理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移栽日期、密度处理下丹参根干重变化规律,为丹参大田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栽培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移栽日期T1(冬栽,2009年11月26日移栽)、T2(春栽Ⅰ,2010年3月9日移栽)、T3(春栽Ⅱ,2010年3月27日移栽)和密度(株距×行距)D1(20cm×25cm)、D2(25cm×25cm)、D3(25cm×30cm)共9个处理,通过定期采集样品测定丹参根干重变化曲线,以归一化的生长度日用曲线拟合软件对其进行拟合。[结果]丹参根干重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曲线分析表明丹参根生长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时期。[结论]丹参移栽后生长度日在1900~2200℃·d之间即9月份根干重进入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4.
丹参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法,于第1茬花开前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丹参生理指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丹参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胁迫时间呈极显著多项式关系。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指标均与胁迫时间呈负相关。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指标均与胁迫时间呈负相关,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温(40℃)对丹参生理指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且各功能指标共同作用,以减轻植株所受伤害。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比例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药渣替代玉米芯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供试菌株进行栽培实验.经栽培收获两茬子实体,分别对不同配方两个菌种的菌丝长速、单位料重产量、生物学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位料重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表现上,随培养料中所含丹参药渣比例增加而增加;在菌丝长速表现上则相反.经丹参药渣、玉米芯的碳氮比分析(28.5∶1;88.1∶1)得知,栽培料中随药渣含量的增加氮素含量相应提高(碳氮比55.27∶1~27.44∶1,氮含量为0.76%~2.43%),成为两个菌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丹参适宜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湿润的地方生长,怕水涝和积水。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和发展野生丹参资源,保持野生丹参长势旺盛、品质好、无污染、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性,充分利用进入伏季气候潮湿、山区雨量多及枝条充足、扦插成活率高的有利时机和条件,搞好野生丹参的扦插繁育,可降低生产成本,有效调动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董翠萍 《河北农业》2006,(10):11-12
丹参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祛痰、养血安神、消肿止痛、凉血消痈、心烦失眠等功能。由于丹参疗效显著,丹参的用量不断增大,成为药材市场供销两旺商品。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承德市气候条件下,海拔4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在8.5—9℃、〉0℃积温3800℃以上、〉10℃积温3400℃以上,无霜期160天,年降雨500-600毫米以上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河北省安国市丹参生产区发生一种丹参新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开展了丹参新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丹参病株中分离并单孢纯化获得15个真菌分离物.柯赫氏法则证明这15个真菌分离物可造成丹参组培苗表现与田间病株相似症状,并分离获得了与丹参病株初分离物菌落形态相同的真菌菌株.显微观察发现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丹金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丹金胶囊中金银花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金胶囊中丹酚酸B、原儿茶醛以及丹参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分别在进样量在0.76~22.80、0.68~20.40、0.66~19.80μg/mL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0.999 7、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8%、99%,RSD分别为1.98%、1.70%、1.9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丹金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