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6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林业   1056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83篇
  96篇
综合类   2385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135篇
畜牧兽医   991篇
园艺   420篇
植物保护   23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张德志 《内陆水产》2008,33(4):25-26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nersis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地方名叫乌鳞、青波、青板等,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上游干支流域中的一种温水性名优经济型鱼类,其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上佳食用鱼类,该鱼具有个体大,生长较快,食性杂,以高等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饲料来源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2.
为了解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及短身金沙鳅(J.abbreviate)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对长江上游巴南、江津、合江、宜宾、犍为、巧家、宁南和攀枝花等8个群体的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及巴南、合江和犍为3个群体的短身金沙鳅(J.abbreviate)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华金沙鳅和短身金沙鳅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中华金沙鳅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99和0.0182;而短身金沙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d:0.411,Pi:0.0005)。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显示两种鱼均无显著地理遗传分化,但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网络结构图揭示了中华金沙鳅存在群体内遗传分化,形成三个谱系,表明缺乏长期亚群体隔离和高水平基因流。中性检验和Bayesian skyline plot(BSP)结果表明,中华金沙鳅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约在10万~17万年前。  相似文献   
143.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蟹苗汛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 (河蟹 ,Eriocheirsinensis)蟹苗汛期预报的研究结果。蟹苗汛期决定于河蟹胚胎及溞状幼体发育的生物学因素、水温条件和潮汐?そ诘暮有芳性?2月底 3月初交配抱卵 ,5月初孵出溞状幼体。 1970~ 1981年的资料表明 ,从 3月 1日河蟹开始交配抱卵至大眼幼体 (蟹苗 )回归淡水 ,约需 12 77度日。按这一标准估算 ,在± 2d的变差下 ,12年中有 11年的发汛起始日在估算范围内 ,而若允许将变差时间提高到± 3d ,则 12年中的发汛起始日全部在预测范围内。长江口的大眼幼体要入江 ,必须借助潮汐的动力。而在潮汐半月周期的潮位曲线上 ,只有从起汛期至大汛期 (农历廿七到初三 ;十二到十八 ) ,潮位逐日上升 ,蟹苗才有可能从河口浅海进入江段。综合考虑度日和潮汐两个因素 ,即可预报蟹苗发汛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144.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的含量最高,并且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45.
李超伦  王荣  孙松 《水产学报》2003,27(Z1):55-63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鳀产卵场鳀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 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 ind·m-3.中华哲水蚤的肠道色素含量平均为1.19ng·ind-1(0.21~4.14 ng·ind-1),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最大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中华哲水蚤种群具有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夜间的肠道色素含量明显高于白天.在A和B站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76.9 ng·ind-1·d-1和39.6 ng·ind-1·d-1,分别相当于体碳含量的7.5%和3.9%.除了饵料来源和摄食强度等因素之外,捕食压力以及环境温度对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分布和发展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有着广泛的宿主。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因此而受到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效防治河蟹微孢子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候利波  陆银月  任秋霖  孔祥会  朱雷  顾伟  孟庆国 《水产学报》2023,47(4):049103-049103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实验通过使用Nova Seq 6 000测序技术,检测了低氧组(1.5±0.5) mg/L和对照组(6.0±0.5) mg/L分别处理24 h后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变化。首先,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注释以及筛选,分析获得的128 614个转录本和128 614条基因,平均长度为2 634 bp (N50),Q30> 92%。其次,以1.2倍为阈值,共筛选出1 6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99个,下调基因788个。GO和KEGG分析发现,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ECM-受体相互作用、间隙连接、细胞凋亡、酚氧化酶系统以及其他免疫相关基因等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随机挑选转录组数据中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相一致,其中包括6个上调的基因:整合素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磷酸肌醇3激酶、磷酸甘油酸突变酶2、PDGF/VEGF相关因子1和relish;4个下调的基因:无脊椎连接蛋白7、热休克蛋白90、线粒体ATP合成酶α和天...  相似文献   
148.

(25±0.5) ℃, 设置4个水流速度实验组, 分别为静水对照组0 bl/s(体长/)1.0 bl/s组、2.0 bl/s组和4.0 bl/s, 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肌肉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训练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 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训练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 训练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 2.0 bl/s组最高, 4.0 bl/s组次之, 1.0 bl/s组最低, 2.0 bl/s4.0 bl/sT-AOC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训练后, 2.0 bl/s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P<0.05), H2O2含量随着水流速度增加呈上升趋势8周运动训练对骨骼肌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含量及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2.0 bl/sBaxBax/ Bcl-2显著低于4.0 bl/s(P<0.05)。结果表明, 2.0 bl/s的水流速度可提高中华倒刺鲃肌肉的抗氧化能力, 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9.
中华绒螯蟹对食物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网箱和差减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幼蟹对沙蚕、贝肉、针和虾等几种饵料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幼蟹对这几种食物的选择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沙蚕〉贝肉〉虾〉鱼;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每天在傍晚至20:00时出现了个摄食高峰。讨论了幼蟹的食物选择性与驯食、摄食节律与投喂时间以及摄食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0.
刘萍  段亚飞  毛智超  李吉涛  高保全  李健 《水产学报》2013,37(10):1441-1451
为研究中华虎头蟹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状况,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华虎头蟹线粒体DNA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分别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A+T平均含量分别为67.7%和61.4%,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长度为515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共检测出单倍型4种,多态性位点4个,均为单一变异位点;长度为653 bp的COⅠ基因片段共检测出单倍型11种,多态性位点23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个和单一变异位点18个。COⅠ基因片段比16S rRNA基因片段具有较大的变异,更适于中华虎头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遗传距离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中华虎头蟹与梭子蟹科的蟹类亲缘关系最近,方蟹科与沙蟹科的蟹类聚为一支,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而脊椎动物2个基因片段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一致。根据16S rRNA基因片段的遗传距离推测出4科7种蟹的大致分化时间发生在古新世至始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