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199篇
  299篇
综合类   854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333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green agriculture, including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 material energy input, applic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green behavior of worker, green policy regulations guarantee, fund support, supply and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green agriculture, structural mechanism and function. And finally existing problems in present green agriculture and five suggestions of gree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nment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甘肃省裸仁美洲南瓜白粉菌对己唑醇敏感性及抗性产生情况,采用小株喷雾法对采自兰州、武威、景泰等地的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利用紫外诱导、药剂驯化、先紫外后药剂驯化三种方法对敏感菌株进行了抗药性诱导,并对抗性突变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的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EC50值在17.77~285.54μg/mL范围内;与其他两种诱导方法相比药剂驯化方法获得的抗性突变菌株的抗性倍数最高,为8.94倍。敏感菌株和抗性突变菌株孢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分别为36h和48h;抗性突变菌株产孢量和致病力明显高于敏感菌株;适合度测定表明抗性突变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存在竞争力,孢子萌发率、芽管个数之间差异显著,菌丝分支数、产孢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抗性突变菌株在抗性突变菌株和敏感菌株混合比例为80∶20的群体中,存在频率比较稳定,连续培养7代后仍占85.69%;己唑醇抗性突变菌株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4种药剂未表现出交互抗性。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防治南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Conventional tillage practices used on the Loess Plateau lead to different soil surface micro-topography which results in forming two types of soil crus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position, properties and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crusts and depositional crust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microtopography in the rainfall experiments. Two simulated rainstorms were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first rainfall event was used for soil crust formation, then the following simulated rainfall storms at 40 mm h?1, 60 mm h?1, and 80 mm h?1 rates were applied to the soil boxes set to a 17.6% (10°) slope under three tillage types (contour tillage, artificial digging, and straight slope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ing runoff discharge rate and sediment yield on crusted soil surface. Results show that: (1) structural crusts formed on the mounds, and depositional crusts formed in the depressions after the first rainfall events; structural crusts exhibit a lower thickness, bulk density, higher porosity and shear strength than depositional crusts; (2) structural crusts increased the runoff yield less and decreased the sediment yield more than depositional crusts; and (3) the runoff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nd the sediment yield was lower on the crusted soil surface than that on the uncrusted soil surface, regardless of the effect of the tillag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4.
猪脑心肌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规模化猪场疑似病例组织病料中分离到5株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其中的2株(EMCV BJC3和EMCV HB1)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7nm,呈圆形;2株病毒均不耐酸,对氯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性有所不同,60℃加热1h可被灭活,二价阳离子对病毒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EMCV多克隆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分离毒株感染的BHK-21细胞的胞浆中可见特异性荧光。对分离毒株进行了VP1和3D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个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46%,与GenBank中EMC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1.61%~99.5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5%以上;3D基因扩增片段序列与其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基于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2株分离毒均位于进化树的主干上,变异度不大。由此表明,EMCV感染已在我国猪场存在。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VP1与当前猪FMDV疫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将VP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得到了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与豚鼠O型FMDV标准阳性血清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目的蛋白经纯化后用ELISA分析其与猪疫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该重组VP1蛋白(rVP1)只能与部分O型FMDV疫苗血清反应.推测当前使用的不同O型FMDV疫苗毒株在VP1重要中和抗原位点G-H环(134 aa~158 aa)与C末端(200 aa~213 aa)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上海市某鸭场发病鸭群中分离到1株DHV-1型强毒株,对其进行毒价测定、琼脂扩散试验和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按103.41 ELD50/0.2 mL接种1日龄雏鸭,该毒株对雏鸭有明显的致病性,死亡率为60%,肝脏病变率为100%。经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毒株长度为7652 nt,含626 nt的5'非编码区和314 nt的3'非编码区,编码一个2249 aa大小的多聚蛋白。根据Blast比对发现,该毒株属于经典的DHV-1A群,与韩国经典强毒株R85952(99.7%)和中国分离强毒株HP-1(99.3%)的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犬Ⅱ型腺病毒自然弱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一只3月龄病犬中分离出一株犬腺病毒(CAV),暂定名为YCA18。从一系列形态学、生理化学、生物学和分子病毒学实验证明这是一株Ⅱ型犬腺病毒自然弱毒。此毒株能在犬、猪肾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系上生长,能产生腺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变圆和呈“葡萄串样”。在细胞核内可见病毒粒子及其前本的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呈20面体立体对称,表面有排列整齐的壳粒;能抵抗乙醚的处理,在PH3及50℃温度中稳定  相似文献   
8.
将近90%以上的恶性卵巢癌发生于覆盖在卵巢表面的单层上皮细胞——卵巢表皮上皮(ovarian surface epithelium,OSE),将其称之为卵巢表皮癌。由于先前研究人员未找到合适的动物模型,卵巢表皮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在近期才得以确立。作者旨在于总结卵巢表皮上皮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细胞培养方法和不同物种间卵巢表皮上皮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及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  相似文献   
10.
西气东输管道干线截断阀的旁通管道节流阀、放空阀,站场ESD放空管道放空阀,大量使用进口Serck Audco压力平衡式旋塞阀。针对站场ESD高压放空旋塞阀内漏故障频繁,常规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分析了进口旋塞阀的密封及压力平衡结构特点,结合现场实践经验提出了注脂处理、解体维修、更换阀门、返厂维修等处理方法。旋塞阀频繁内漏的根本原因是旋塞表面本体磨损、划伤,导致密封失效。现场解体维修中,旋塞和阀体之间的间隙难以保证恢复至原始状态,旋塞经人工打磨很难达到原始匹配精度,多次解体后维修效果可能会更差,因此解体维修应谨慎开展。返厂维修消除了旋塞表面磨损、划伤,经现场试验验证可以解决阀门内漏问题,但国产旋塞阀及国内厂家维修后的进口旋塞阀均需增加旋塞大端泄压孔,才能消除旋塞自锁现象。大端泄压孔与介质流体直接接触,当阀门用于管道介质含杂质较多的工况时,不能避免杂质进入大端底部,旋塞阀的国产化研制应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图4,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