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5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林业   4094篇
农学   638篇
基础科学   551篇
  1237篇
综合类   5250篇
农作物   334篇
水产渔业   316篇
畜牧兽医   574篇
园艺   333篇
植物保护   60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1032篇
  2011年   1052篇
  2010年   792篇
  2009年   819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选用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1970−1999年的逐日输出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降尺度到0.5°×0.5°格网。以格网单元为基础,应用系统误差修订(修正值法或比值法)和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或等权重平均法EW),训练与验证GCMs输出值并进行综合修订。在此基础上,分析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海南岛近期(2020−2059年)和远期(2060−2099年)农业水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10℃积温、≥20℃积温、年降水量、1月降水量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CMs输出值的系统误差和BMA权重系数在格网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GCMs输出值低估逐日最高气温约3.55℃,高估逐日最低气温约1.19℃,逐日降水量仅为观测值的54.35%。基于格网的综合修订,可有效降低GCMs输出值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BMA与EW的修订结果相似,均优于单一GCM模式。通过格网BMA综合修订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在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约提升0.10、0.07和0.0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约降低2.38℃、1.01℃和1.01mm;较单一GCM相对观测值的偏差平均约减少3.25℃、1.13℃和25.67mm。未来海南岛农业热量资源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从中部向外围逐渐升高,高温主要分布在南部至西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全岛较为接近,1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20℃积温的增幅分别表现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由中部向外围递减。在时间上,RCP8.5情景下所有农业热量资源均为极显著增加且增温最快,RCP4.5情景为先增加后平缓,RCP2.6情景较为平缓,远期无显著增温。未来海南岛降水资源在空间上转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格局,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变率增加,西部和中部降水变率减少,在时间上无显著变化趋势。随着未来海南岛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扩大,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应提前布局,做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全省平均以及各气候带光能、热量、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使用云南115站及6个气候带代表站1961—2018年的气候要素计算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统计量。结果表明,光能资源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出现显著突变,各气候带太阳辐射变化可能会引起云南太阳辐射高低值中心发生变化,2009年以来辐射明显增加可能会导致太阳辐射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热量资源一致显著增加,喜凉及喜温作物的活动积温、积温持续时间及无霜期长度均显著增加,并且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对作物生长有利;水分资源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21世纪以来下降趋势明显,亚热带地区暖干化现象突出,干旱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焱 《中国食用菌》2020,(2):96-98,101
从共享旅游文化、共享食用菌历史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发展食用菌个性化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的思路;结合食用菌绿色、健康和生态的核心体验元素,给出了依托食用菌绿色、生态的品牌优势,打造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食用菌旅游资源的共享经济模式,提出以重庆食用菌美食为龙头,利用多种共享经济新业态来带动重庆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合理运用护林防火技术可以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推动林业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了护林防火技术,提出了相关应用对策,以期为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为活动区域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古树名木496株,涉及36科54属76种,其中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澜沧黄杉、秃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千果榄仁、红椿、光叶珙桐和香果树;怒江州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乡村街道及远郊野外,占总数的98.8%,63.6%的古树生长在海拔1500~1999 m;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及长势总体较好,但保护力度相对薄弱,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秦岭山区地被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秦岭山区地被植物的种类、产地、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及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竹材弦面纵向切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竹材弦面纵向切削的3种切削方式(单劈刀切削、单刨刀切削及并列式双刨刀切削)及单刨刀切削时的切削阻力,结果表明:对竹材采用劈或刨的切削方式,均可进行弦面纵向切削并能获得质量较好的竹蔑。竹材的节间、节部、切削厚度、含水率及切削速度等因素对切削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节部切削阻力明显高于节间切削阻力;切削阻力随切削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两者成线性关系;含水率增大时,节间切削阻力减小,而节部切削阻力变化不大;切削速度增大时,节间切削阻力基本上是下降的,而节部切削阻力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庆元山区毛竹林开发的历程,分析了毛竹林开发的潜力、优势和发展前景,总结了近几年来毛竹林园区开发经验,形成了以园区开发为模式的毛竹林开发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多种社会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建信息公开发布、增值开发、公共数据中心和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四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破除阻碍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各种因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使全社会成员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