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16篇
  67篇
综合类   572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蝇害已经成为危害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重要问题。文章回顾了防治蝇害的三代杀虫剂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作为新一代环境友好防治蝇害药物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大岛樱中国引种点危害较严重的4种病害和2种害虫进行观测和种类鉴定,指出了各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发展规律等,并试验或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6个方面论述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栎粉舟蛾Femtoma ocypete(Bremer)是柞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辽宁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7月下旬到8月下旬均有幼虫孵出。幼虫经6个龄期,于9月中、下旬入土化蛹。防治方法:8月中旬往柞树上喷洒0.025%浓度的“杀虫灵”农药,能杀死各龄幼虫,防治效果为90%左右,七天后养蚕无害。  相似文献   
5.
昆虫免疫是寄主昆虫抵御寄生物侵袭的一种防卫机制。寄主昆虫常通过被囊化作用来清除不适合的拟寄生物;相应地,拟寄生物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克服寄主免疫应答的策略,包括被动的和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的转bar基因及pinⅡ基因菜薹,进行了外源基因的遗传及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bar基因在 代的分离大部分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也有不符合的群体;pin II基因在 代中稳定表达,但各个株系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各个株系的抗虫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即使具有相同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各个株系,其PIN I/蛋白表达量和抗虫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昆虫抗菌肽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免疫后存在于血淋巴中的一类活性肽 ,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 ,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介绍昆虫抗菌肽的类型、生理活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材料更新、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几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全面综合型园艺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者针对朝阳地区酿酒葡萄主要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进行防治。调查研究发现,主要虫害种类有短须螨、蓟马和蒙古灰象甲,发生高峰期在早春,所以虫害防治重点在葡萄出土上架时期。  相似文献   
10.
Grain legum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ty livelihood and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Kenya. Unfortunately, in many African countries, production doesn't satisfy the demand in grains due to various constrains. Understanding farmers practices and behavior in the management of grain legume pests is a cruci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 total of 216 farmers were surveyed in eight districts of eastern Kenya to evaluate farmers'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grain legume pests; to examine current p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o identify other production constraints. Grain legumes are grown by a wide age-group of farmers, with both genders equally represented. Chemical control remains the main pest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o ensure pesticide effectiveness, farmers also use increased application rates, chemical alternation, frequent application and mixtures of chemicals. While farmers used other control measures, they showed only limited interest in biological control. The majority of the farmers had experience in grain legume farming and were able to identify the major pests, which were the legume flower thrips Megalurothrips sjostedti Trybom, the cowpea aphid Aphis craccivora Koch and the legume pod borer Maruca vitrata Fabricius. Our survey revealed that education and proximity to extension service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farmers' knowledge of grain legume pests, suggesting the need to provide continuous train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o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grain legume farming. The study also suggests integration of other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the use of early maturing varieties, biopesticides and biofertilizer to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 for 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