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57篇
农学   48篇
  15篇
综合类   401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cher ex Rabehorst的锈孢子在灭菌水、2%葡萄糖液、2%蔗糖液及2%麦芽糖液中均能萌发。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15℃,pH为6-7,RH为25%-75%。光暗交替较之全暗条件更利于锈孢子的萌发。锈子器自然破裂放出的锈孢子较未裂锈子器中的锈孢子萌发率高1 ̄2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叙述 Coleosporium 属在我国的寄主范围和由该属引起的松针锈病。并对我国已经鉴定的鞘锈属进行了形态比较,对松针锈病的侵染循环、流行规律作了较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4.
内生真菌对感染锈病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敏芝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1,20(6):150-156
在田间条件下对带内生真菌和不带内生真菌球道黑麦草品种被锈菌不同程度感染后的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带内生真菌的植株无论感病轻重,其病叶损失率和植株矮化程度均显著低于不带内生真菌的植株(P<0.05)。并且在轻度和重度病株中,内生真菌可提高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同时有效地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说明内生真菌的存在可提高寄主黑麦草在田间条件下的抗锈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粗山羊草抗条锈 (CYR32) 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2份粗山羊草材料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新小种CYR32为免疫-高抗,1份为高感.为探讨抗病性遗传规律,组配成抗×感、抗×抗杂交组合.通过对抗×感以及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对CYR32条锈菌抗性表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抗源亲本对条锈病抗性呈完全显性遗传, 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为3∶1,条锈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杂交组合F2均呈抗病性,推测12个抗病粗山羊草材料的抗病基因可能为同一对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及命名方法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监测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及其毒力变异规律,为预防Ug99入侵并开展相应抗源筛选创新提供参考,全面介绍了国内外不同时期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及相应的小种命名法的演变情况:(1)Stakman′s标准鉴别寄主与小种命名;(2)Roelfs单基因鉴定法的鉴别寄主与小种命名;(3)中国当前和以后拟采用的小麦秆锈菌小种鉴定的鉴别寄主名称与小种命名。这些介绍将有助于小麦秆锈病研究者与育种学家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的关系李思敏,唐伯让,樊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7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单位即开展了小麦白粉病鉴定工作,鉴定总数已达数万份次,从中选出了一些抗病品种和抗源,但在以往的抗病性鉴定中,大多用当地的混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来自四川和山东两省的60个小麦叶锈菌株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同时利用小麦抗叶锈近等(单)基因系和已知所含抗叶锈基因的品系对这些菌株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较高且差异不大,为0.78~1.00,表明小麦叶锈菌所含毒性基因差异不大,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两省间/内小麦叶锈菌株的DNA多态性和毒性多态性丰富。小麦叶锈菌株的地理来源与毒性多态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其地理来源、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不存在相关性。相同致病类型存在毒性差异,同一致病类型内遗传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个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对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毒性进行了测定。按照美国禾谷类锈病室(Cereal Rust Laboratory)规定的密码(Code)命名的系统,小种HKR是最普通的毒力组合;占全部70个标样、127份菌株的33.1%。第二个优势小种是RKR,占全部菌株的24.4%。没有发现对Sr9e,11、38,Gt和Tmp有毒力的菌株。对Sr13,22,24,26,29,30,37的毒力频率较低、均在10%以下。毒力频率值在90%以上者(接近90%)的有Sr6,7a、7b、8a、9a、9d、9f、9g、10、12、14、15、16、18、20、28、34、36、dp-2和H。我国小麦秆锈菌无论是毒力组合或毒力频率都与北美的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