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4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39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泡桐因其速生、繁殖容易,木材用途广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但因易发丛枝病,使泡桐发展受到影响。采用品种复牡及抗病育苗可有效减少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是我国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从1963年起引种到甘肃,迄止1988年,栽培面积已达106万亩,栽植株数3178万株,保存1722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88.8万立方米。实践证明,兰考泡桐的引种是成功的。一、引种区自然概况兰考泡桐在甘肃引种栽培范围为北纬32°30′—36°40′,东经103°20′—108°38′之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意杨和泡桐两村种生长轮年龄与生长轮宽度、纤维长度及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用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了两树种的四个生长期,界定意杨和泡桐成熟期分别为9年和11年。  相似文献   
5.
泡桐是假二叉分枝,一般当年埋根苗高仅2~3 m。通过观察泡桐苗期在山西南部适生地区的生长规律和发育特点,文章分别从培育泡桐苗的育苗地选择、繁殖材料的处理、埋根苗抚养管理和平茬技术措施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对同类地区培育泡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金桐是从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实生变异中筛选出的一个特异品种。侧枝多、分枝大、干形通直、接干性能好,叶黄绿色,叶柄正面浅红色,背面浅黄绿色,枝条橙黄色。经多年繁殖其性状稳定,适应性强,可在白花泡桐分布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铜陵县泡桐栽培的前景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铜陵县泡桐产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研究结果,提出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的推广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组织化学技术快速检测泡桐丛枝病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迪纳氏染色和萤光显微镜技术——苯胺蓝染色法,和DAPI染色法,可从感染泡桐丛枝病的嫩茎和叶柄及将MLO转接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症状的嫩茎和叶柄中诊断MLO的侵染。病株切片的迪纳氏染色阳性,健株切片阴性。苯胺蓝染色病株韧皮部产生的特异性萤光区域比健株大。DAPI染色可直接检测韧皮部组织中的MLO,而且韧皮部萤光强度与MLO的密度和外部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三种染色方法比较结果说明,DAPI染色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更强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泡桐—玉米—小麦—棉花”组合的鄂中丘陵旱地“农—桐”生态工程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小麦—芝麻”模式相比,该模式对丘陵旱地农田的风速和土壤水分状况均有显著地改善,能够使风速降低27.70%~45.60%、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在严重干旱的季节平均提高2.10%。另外,该模式对年生长季节的利用增加了132%~141%;对年活动积温(≥10℃)的利用率增加了139.80%~148.90%,这为我国广大丘陵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