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3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784篇
林业   595篇
农学   990篇
基础科学   386篇
  1048篇
综合类   3571篇
农作物   441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559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改进微波装置辅助提取猕猴桃根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单因素试验、析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对自行设计的可以同时控制温度的微波装置辅助提取美味猕猴桃根中具有保肝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的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一定的情况下,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最显著,优化得到最佳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3%,温度47℃,时间为30 min,一次提取率可达85.13%。经验证试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中低档乌龙茶中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中、低档乌龙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探讨茶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浸提时间、料水比和沉淀的乙醇浓度对茶多糖得率没有显著影响。乌龙茶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80 min,料水比1∶25,沉淀剂乙醇浓度60%,乌龙茶茶多糖得率为10.15%,含量88.04%。以3次脱蛋白处理为宜,茶多糖中蛋白质脱除率为64.22%。另外,经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乌龙茶茶多糖主要是吡喃多糖,并且有蛋白质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43.
酸性土壤有效氟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F-选择电极法,对福建省酸性土壤有效F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3种浸提剂(去离子水、0.01 mol.L-1 CaCl2和0.01mol.L-1 HCl)中,只有去离子水提取的土壤有效F与茶叶含氟量呈显著正相关(r=0.392*,n=38)。对去离子水提取条件的研究表明,随液土比的升高,F提取总量升高,在适当提高F提取量又保证测定精度的前提下,将水提取有效F的液土比定为10∶1;振荡速度对F提取量有轻微影响,将振荡速度定为180 r.min-1;振荡时间从30 min增加到60 min,F提取量有所增加,随振荡时间的继续增加,F提取量反而降低,因而将振荡时间定为60 min;F提取量随浸提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了使测定结果符合一般田间情况,将浸提温度定为25℃。  相似文献   
44.
改进的DNA指纹技术在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幼苗为对照,利用CTAB法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的玉米干种子DNA提取程序,该程序提取的DNA分子量大小与幼苗法相当,能够利用SSR引物进行扩增,可应用于玉米杂交种纯度检测。  相似文献   
45.
建立了鸡肉、鸡蛋中4种酰胺醇类药物(氯霉素CAP、氟苯尼考FF、甲砜霉素TAP、氟苯尼考胺FFA)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用80%的乙腈震荡提取,经过PRiME HLB固相萃取柱直接净化,在40℃下氮吹浓缩,最后用10%乙腈复溶。以0.01%甲酸水-0.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4种酰胺醇类药物在0.5~2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2~ 0.9988范围内。添加量为0.5、1、5μg/kg时,鸡肉中4种酰胺醇类药物回收率为89.6%~104.2%,鸡蛋中4种酰胺醇类药物回收率为85.9%~105.5%。通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得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通过试验得出4种酰胺醇类药物检出限为0.05~0.1 μg/kg,定量限为0.2~0.5 μg/kg,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适合大批量鸡肉、鸡蛋样品中4种酰胺醇类药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46.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种子中含有大量杀虫活性较高的柠檬素类物质,印楝油可促进柠檬素类物质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本实验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得到含柠檬素类物质和印楝油混合的粗提物,以印楝素A为检测指标,使用均匀设计优化萃取工艺的压力、温度、时间和夹带剂的体积4个因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压力37MPa,温度43℃,时间165min,夹带剂的体积13mL,此时印楝种仁中印楝素A萃取率为0.37%。初步测定超临界CO2萃取产物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成虫的驱避活性,并对该技术应用于印楝产业化的前景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7.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解法和表面4-羧基苯硼酸修饰,制备了用于转基因大豆提取基因组DNA的纳米粒子。制备的纳米粒子分散性好,磁响应性高。对比磁性纳米粒子和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转基因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提取转基因大豆基因组DNA的浓度明显高于试剂盒,实时荧光PCR检测转基因大豆的Ct值低于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  相似文献   
48.
荒漠刺叶墙藓DNA的提取及PCR扩增反应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CTAB法、NaOH法和直接PCR法(direct PCR amplification)提取藓类生物结皮中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Broth.)基因组DNA,比较其分离效果以及ISSR扩增效果。结果表明:改进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好、纯度高,ISSR扩增反应效果好。直接PCR法一旦体系建立,则是最简易快速、经济高效的模板制备方法,适于植株矮小、生物量很小的荒漠藓类植物个体模板DNA的制备。利用改进CTAB法获得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对ISSR反应组分浓度及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实验,建立了刺叶墙藓最优ISSR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0μL,各反应组分终浓度为:2μL10×Buffer,2 mM Mg2 ,0.1 mM dNTPs,0.2μM引物,10~40 ng模板DNA,1U Taq酶。扩增程序为:94℃4 min,1个循环;94℃45 s,退火温度(Tm)45 s,72℃1 min,35个循环;72℃7 min,1个循环;4℃保存。刺叶墙藓是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类生物结皮的优势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刺叶墙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利用国外报道的与PVr4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对辣椒抗PVY基因PVr4的转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采用与报道的相同抗源材料CdM334为回交的供体亲本,与5个自交系77013、75-7-3-1、83077、83078、83-163进行回交,在BC1代进行了分子标记的选择。从5个BC1群体75-7-3-1×(CdM334×75-7-3-1)、77013×(CdM334×77013)、83077×(CdM334×83077)、83078×(CdM334×83078)、83-163×(CdM334×83-163)中,分别检测出含有抗病连锁标记的单株21株、15株、10株、11株、12株。  相似文献   
5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极香罗勒芳香油进行了萃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芳香油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芳香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共34种,占总芳香油的46.47%;脂肪酸类3种,占总芳香油的34.61%;芳香族醚类化合物有3种,总芳香油的7.84%;酯类有2种,占总芳香油的3.91%;烃类2种,占总芳香油的1.86%。芳香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占总芳香油的27.69%;其次是芳樟醇,占总芳香油的12.96%;其它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7.53%)、m-丁香酚(5.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